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CNCN103623745103623745A(43)申请公布日2014.03.12(21)申请号201210310230.9F26B25/02(2006.01)(22)申请日2012.08.28(71)申请人北大工学院绍兴技术研究院地址312000浙江省绍兴市袍江工业区群贤路口北大工学院绍兴技术研究院申请人重庆耐德山花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72)发明人张信荣郑秋云孟炳良盛剑霄陈健宋淼谢应权曹永健张烈(51)Int.Cl.B01J2/22(2006.01)C02F11/00(2006.01)C02F11/12(2006.01)F26B21/14(2006.01)权权利要求书1页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针对湿污泥的造粒干燥装置(57)摘要一种针对湿污泥的造粒干燥装置,具体措施为:针对湿污泥特性,采用干化和造粒同时进行的方法对湿污泥多次造粒,能耗采用锅炉烟气或余热空气。本装置主要包括第一造粒滚筒1、下料漏斗2、振捣装置3、第二造粒滚筒5、刮板4、传送带6、进料控制系统8、污泥厚度控制杆9、重量感应装置10、间距和位置控制器11等。本发明特征在于:针对含湿率40-95%的城市或工业污泥,对其进行造粒,并突破传统干燥和造粒彼此独立的做法,将两者分阶段交叉进行,明显降低污泥干化所需能耗、时间和所需热源的温度要求。通过调整造粒速度和污泥进给速度和调整第二、第三造粒滚筒(以此类推),实现所需湿污泥的厚度、长度等形体要求,满足干污泥有效充分燃烧的条件。CN103623745ACN10362745ACN103623745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针对湿污泥的造粒干燥装置,包括下料漏斗(2)、振捣器(3)、第一造粒装置(1)和滚筒刮片(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捣装置(3)设置于下料漏斗(2)中,下料漏斗(2)口处设置有第一造粒滚筒(1),该第一造粒滚筒(1)包括相互啮合,彼此轴间距可以调节的公、母复合齿轮,该组公滚筒和母滚筒同径、平行,且齿距(12)大于等于齿宽(13),公滚筒齿距(12)和母滚筒齿宽(13)对齐,公滚筒齿距(12)凹面底部离母滚筒齿宽(13)凸面顶部间距最小为1mm,最大不超过其齿高,轴间距由间距和位置控制器(11)调节,滚筒刮片(18)分别与公母、滚筒的齿距(12)啮合,且刮片与滚筒的最小距离为1-3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污泥的造粒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捣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驱动同一连杆上接有多片凸轮,该凸轮旋转时能使得弹性机构动作,且所述凸轮运动轨迹离漏斗边缘>2mm,转数为30-240rpm,其连续运转以保证污泥通过第一造粒滚筒(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污泥的造粒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料漏斗(2)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在下料漏斗(2)的下方还设置有重力感应装置(10),用以监测下料漏斗(2)中的污泥量。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湿污泥的造粒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粒干燥装置还包括第一干燥腔(7),其中第一干燥腔(7)中设置有传送带(6),经过第一造粒滚筒(1)处理的湿污泥落在传送带(6)上;在第一干燥腔(7)中还设置带有送风口(17)的送风箱(1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湿污泥的造粒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粒干燥装置还包括第二干燥腔(19),其中第二干燥腔(19)中设置第二造粒滚筒(5),第一干燥腔(7)处理的湿污泥进入第二造粒滚筒(5)进一步造粒,第二干燥腔(19)中设置有传送带(6),经过第二造粒滚筒(5)处理的湿污泥经滚筒刮片(18)落在传送带(6)上;在第二干燥腔(19)中还设置带有送风口(17)的送风箱(1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二干燥腔(1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造粒滚筒(5)固定在第二干燥腔(19)的框架结构上,位于上层皮带的上方;滚筒外表面为光面或齿轮状,成对对称布置且相对运动为相反方向,每个滚筒啮合一组滚筒刮片,并由电机、马达驱动或齿轮、链条传动,其轴间距为1-5mm可调,由间距和位置控制器(11)进行调节,其转数为30-240rpm。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第二干燥腔(19)中的任一干燥腔,其特征在于箱体为框架结构,外层做橡塑或岩棉保温,内层固定有刮板(4)、第二造粒滚筒(5)、污泥厚度控制杆(9)、传送带(6)和送风箱(1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二干燥腔(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干燥腔中包含的污泥厚度控制杆(9)与传送带(6)的出口间距为1-5mm,转向与传送带(6)皮带相反,由电机、马达驱动或齿轮、链条传动,直径小于等于传送带(6)的轴承内径,该污泥厚度控制杆(9)底部附刮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