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CNCN103724101103724101A(43)申请公布日2014.04.16(21)申请号201310616405.3(22)申请日2013.11.29(71)申请人苏州负碳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1516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城科创路18号(72)发明人孟繁茂(51)Int.Cl.C05G3/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说明书2页(54)发明名称一种碱性炉渣缓释复合肥料载体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碱性炉渣缓释复合肥料载体,其组分以重量分数计,包括70-80份粉煤灰、5-10份碳酸钠、3-8份石灰石、10-20份木炭。上述碱性炉渣缓释复合肥料载体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将70-80份高炉渣和3-8份石灰石加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将上述制得的粉末和10-20份木炭以及5-10份碳酸钠加入水中搅拌后加入造粒机造粒干燥后即得碱性炉渣缓释复合肥料载体。本发明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都土壤无毒性,同时能改善土壤pH,改善土壤板结状况。CN103724101ACN103724ACN10372410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碱性炉渣缓释复合肥料载体,其特征在于,其组分以重量分数计,包括70-80份粉煤灰、5-10份碳酸钠、3-8份石灰石、10-20份木炭。2.一种碱性炉渣缓释复合肥料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将70-80份高炉渣和3-8份石灰石加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将上述制得的粉末和10-20份木炭以及5-10份碳酸钠加入水中搅拌后加入造粒机造粒干燥后即得碱性炉渣缓释复合肥料载体。2CN103724101A说明书1/2页一种碱性炉渣缓释复合肥料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特别涉及一种碱性炉渣缓释复合肥料载体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如中国专利公开CN102850110A,公开了一种亲水性缓释肥的载体,包括重量份的木粉10~90份、淀粉0~100份、丙烯酸或其衍生物10~60份、聚合反应催化剂0.5~2份、扩链剂1~20份。本发明还公开了应用这种载体的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按比例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木粉、淀粉、添加剂、催化剂和扩链剂,按所加原料总体积的0.01~0.2倍加入水,在温度40~90℃下搅拌0.5~4h,得凝胶状载体;2)将步骤1)所得载体放入质量浓度为1~90%的化肥的水溶液中浸泡1~10天,即得产品。[0003]但上述采用淀粉等原料成本高,同时采用大量有机化学品对土壤具有毒性,不适宜大面积推广使用。发明内容[0004]为了解决现有缓释肥采用淀粉等原料成本高,同时采用大量有机化学品对土壤具有毒性,不适宜大面积推广使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碱性炉渣缓释复合肥料载体及其制备方法。[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碱性炉渣缓释复合肥料载体,其组分以重量分数计,包括70-80份粉煤灰、5-10份碳酸钠、3-8份石灰石、10-20份木炭。[0006]一种碱性炉渣缓释复合肥料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1)将70-80份高炉渣和3-8份石灰石加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2)将上述制得的粉末和10-20份木炭以及5-10份碳酸钠加入水中搅拌后加入造粒机造粒干燥后即得碱性炉渣缓释复合肥料载体。[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都土壤无毒性,同时能改善土壤PH,改善土壤板结状况。具体实施方式[0008]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0009]实施例1,将70份高炉渣和3份石灰石加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将上述制得的粉末和10份木炭以及5份碳酸钠加入水中搅拌后加入造粒机造粒干燥后即得碱性炉渣缓释复合肥料载体。[0010]实施例2,将80份高炉渣和8份石灰石加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将上述制得的粉末和20份木炭以及10份碳酸钠加入水中搅拌后加入造粒机造粒干燥后即得碱性炉渣缓释复合肥料载体。[0011]实施例3,将75份高炉渣和6份石灰石加入粉碎机中粉碎成粉末;将上述制得的3CN103724101A说明书2/2页粉末和18份木炭以及7份碳酸钠加入水中搅拌后加入造粒机造粒干燥后即得碱性炉渣缓释复合肥料载体。[001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