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蜀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对于杜甫及其诗歌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赏析,层层深入地把握诵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感受诗歌意境,把握主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2过程与方法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未酬的苦闷。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把握重点词语,理解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领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方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是多情的典范。柳永的离情寄托在“杨柳岸,晓风残月”间;苏轼的悲情彰显在“遥想公瑾当年”上;元稹的幽情体现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中。在文人墨客的眼中,景、人、物、事无一不承载着他们心中那份沉甸甸、滚烫的情感。于是,外界的山川草木、历史的点点滴滴,皆可做壶,装载诗人心中的那杯酒、那份情。那么,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又用了一把什么样的壶来装载他那颗心、那份情呢?一起欣赏《蜀相》。黑板上展示相关文学常识部分,请一个学生填空。①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诗圣”②杜甫作品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关注现实,反映民生,有“诗史”之称③李白诗风俊逸豪放,杜甫诗风沉郁顿挫④杜甫工于律诗,精于语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备注1:设计意图:选修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组面成体。因而选修课的教学必须把点、线、面结合起来,也就是要把散乱的知识点连成一条条线,一个个面,进而形成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原先存在于选修课中的点和面,要通过选修课的教学,使之连接起来。因为,选修课教学应是和必修课教学有区别的,应当使整个教学立体化,使学生知识体系立体化。本板块内容设计目的便是将学生已有关于杜甫的相关知识立体化的一个衔接。通过我们的梳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坎坷的诗人;一位颠沛流离的诗人,一位关注民生的诗人,一位壮志难酬孤苦的诗人。展示学生在学习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时,所创作的“我对杜甫的认识”的绘画作品。加深本首诗歌的理解。指导诵读、初步感知。(参见课后第一题诵读提示,仔细体会。)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蜀相》,按照一单元导读提供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走进这一位伟大的诗人,体悟他的所见所闻所感。①先请一个同学范读强调字音:柏好强调节奏:讲究平仄,声调和谐“顿挫”首先是音节上的抑扬顿挫齐读,强调情感介绍写作背景后入情入境自由读。同学们齐看注释1:这是公元760年的春天,这个饱经风霜、两鬓苍苍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数里之外的武侯祠。此时的他,心情沉重。从个人处境上看,政治上很不得志,处处遭受打击;生活上颠沛流离,艰难困苦从社会现实看,安史之乱持续了五年没有平定下来,人民大量死亡,唐王朝仍在风雨飘摇之中从政治前景看,唐肃宗昏庸无能,猜忌贤臣,打击人才当这一切投影于诗人那颗饱经忧患的心灵时,当他推开武侯祠的这一扇古老而厚重的大门时,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带着这样的情境,自由读。(并讲练结合,完成基础知识的检测。)走入文本、品析赏读1、题目:《蜀相》思考:作者是到武侯祠凭吊,可否换为“武侯祠”或“游武侯祠”?明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此安排题目,应有深意。武侯祠,是名胜古迹,是个地方,而蜀相,跟人有关,我们可以得知,本诗重在记人、怀人。思考:换为“诸葛亮”,不是更明确吗?明确:不能换。蜀相,指的是蜀国的丞相。诸葛亮是人名,而相,是官职名,侧重政治领域,我们可得知,本诗重在突出政治作为、政治成就。【小结】根据题目,可知本诗是诗人凭吊武侯祠而作,重在凭吊历史人物诸葛亮,所以,从题材上说,是咏史怀古(人)诗。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本首诗的感情基调:哀伤,伤感。请同学泛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全班齐读,体会诗歌情感。2、诗句解读以前后排为一小组,我们分4组分别讨论4个问题,组数与联数一致,每组自主赏析一联,主要从内容、表达技巧、情感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组长做好记录。强调知人论世。再将第一题换成:开篇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内容】起句,开门见山,点明武侯祠的位置。【表达技巧】形式:设问句式,一问一答,近于乐府民歌(如木兰诗),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可以避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