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6556024A(43)申请公布日2017.04.05(21)申请号201611078897.5(22)申请日2016.11.29(71)申请人无锡市锡源锅炉有限公司地址214000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镇锡港路45号(72)发明人宋大强(74)专利代理机构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28代理人孙力坚(51)Int.Cl.F23J15/06(2006.01)F23N5/0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系统(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处安装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至节能器的进口,所述节能器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锅炉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还分支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直接与第三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安装有开关阀门;所述第一管路上安装有第一温度计和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三管路上安装有第二温度计和第二压力表,还包括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第一温度计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节能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计检测的温度信号,控制所述节能器的功率。本发明采用自动控制方式,控制节能器排出水的温度,实现实时调控,无需人工干预,其效果好,降低人力成本。CN106556024ACN106556024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水泵(1),所述水泵(1)的出水口处安装第一管路(8),所述第一管路(8)连接至节能器(7)的进口,所述节能器(7)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3)与锅炉的进水口(2)连通,所述第一管路(8)上还分支有第二管路(6),所述第二管路(6)直接与第三管路(3)连通,所述第二管路(6)上安装有开关阀门;所述第一管路(8)上安装有第一温度计(10)和第一压力表(9);所述第三管路(3)上安装有第二温度计(4)和第二压力表(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器(11),所述控制器(11)的输入端与第一温度计(10)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节能器(7)连接,所述控制器(11)根据第一温度计(10)检测的温度信号,控制所述节能器(7)的功率。2CN106556024A说明书1/2页一种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锅炉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背景技术[0002]现有技术中的燃气热水锅炉,其回收利用率低,节能器对水的温度可控性较差,需要定期调节,操作麻烦。发明内容[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系统,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0004]一种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处安装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至节能器的进口,所述节能器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锅炉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还分支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直接与第三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安装有开关阀门;所述第一管路上安装有第一温度计和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三管路上安装有第二温度计和第二压力表,还包括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第一温度计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节能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计检测的温度信号,控制所述节能器的功率。[0005]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0006]本发明采用自动控制方式,控制节能器排出水的温度,实现实时调控,无需人工干预,其效果好,降低人力成本。附图说明[000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08]图中:1、水泵;2、进水口;3、第三管路;4、第二温度计;5、第二压力表;6、第二管路;7、节能器;8、第一管路;9、第一压力表;10、第一温度计;11、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001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水泵1,水泵1的出水口处安装第一管路8,第一管路8连接至节能器7的进口,节能器7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3与锅炉的进水口2连通,第一管路8上还分支有第二管路6,第二管路6直接与第三管路3连通,第二管路6上安装有开关阀门;第一管路8上安装有第一温度计10和第一压力表9;第三管路3上安装有第二温度计4和第二压力表5,还包括一控制器11,控制器11的输入端与第一温度计10连接,其输出端与节能器7连接,控制器11根据第一温度计10检测的温度信号,控制节能器7的功率。[0011]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3CN106556024A说明书2/2页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