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时作业2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20·黄冈市高三模拟]早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尚,城乡皆然。清末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反映了()A.妇女地位提高B.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C.清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解析:古代社会的早婚习俗,从统治者来看是为增殖人口,多征赋算,从民间来看是增添家庭劳力,保证财产后继有人,说明这种习俗的根源是自然经济,材料反映的大都市和农村早婚习俗逐步得到抑制的时间上的不同,实际上反映出城乡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故答案为B项。古代社会妇女地位十分低下,即使到了近代仍然没有大幅度提高,A项错误;推行社会习俗变革的是民国政府,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D项错误。答案:B2.[2020·荆门市高三模拟]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说:“民国初建立,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现象说明当时()A.崇洋媚外现象愈演愈烈B.伦理纲常思想开始被抛弃C.政治变革影响社会生活D.中西方服饰风格差异较大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民国时期女子服装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故选择C选项。材料中女子服饰变化并不一定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不代表崇洋媚外,故排除A选项;伦理纲常思想被抛弃的时间应为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故排除B选项;材料并没有将中西方服饰风格进行比较,故排除D选项。答案:C3.1905年3月,某学者在其母亲病逝后,在《大公报》上刊登《哀启》,声明:凡参加追悼会的同仁,只收诗文、联句或花圈花牌;拒绝接收纸箱扎彩、银钱洋圆等物。这反映出()A.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B.民国成立冲击旧思想观念C.新式青年抛弃纲常礼教D.现代文明影响了传统习俗解析:材料仅为某一学者的声明,并不能说明整个社会先进习俗取代了落后习俗,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丧葬礼仪也属于纲常礼教的内容,“抛弃”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该学者倡导现代文明的习俗,故D项正确。答案:D4.1905年的一首歌谣中唱道:“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这首歌谣反映了()A.通讯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B.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交流C.卢汉铁路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D.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解析:通讯工具与材料中“火轮”“铁路”“行路”不符,故A项错误;交通工具与材料中“火轮”“铁路”“从今不歌行路难”相符,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及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得多,材料中“1905年”不可能得到完全解决,故D项错误。答案:B5.[2020·肇庆模拟]1912年3月5日,孙中山颁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云:“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缁流,以终余年。痛矣……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此令。”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力倡剪辫的主要目的是()A.改良社会风气B.恢复汉族传统C.推翻专制统治D.革除满清恶俗解析:从材料“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可知孙中山认为剪辫是消除陋习,改良风气的行为,故A项正确;剪辫是效仿西方的发饰,不是恢复汉族传统,故B项错误;从材料“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可知剪辫是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之后,故C项错误;剪辫是革除满清陋习,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革除陋习,使社会风气向文明方向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A6.[2020·太原模拟]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到1896年前后,发行量高达38400份。光绪皇帝和洋务派大臣每期必读;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还主动投稿;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这表明()A.西方思想受到各界普遍欢迎B.民族危机刺激国人了解西方C.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社会精英主张学习西方制度解析:西方思想被新式人士大加赞同,不代表各界人士都欢迎,故A项错误;抓住时间1896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光绪帝、洋务派、孙中山、康梁等人都积极阅读《万国公报》,反映民族危机下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关注世界,故B项正确;题干只是提及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而已,故C项错误;光绪帝、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