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6902841A(43)申请公布日2017.06.30(21)申请号201710151528.2(22)申请日2017.03.14(71)申请人湖南云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地址410205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区谷园路109号像素大厦3219房(72)发明人李启云刘超莲(51)Int.Cl.B01J23/89(2006.01)B01J32/00(2006.01)B01J35/1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54)发明名称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Ti粉、Fe粉、Pd粉,并按质量百分比为(60-85):(10-35):(1-5)混合;加入占总重量5-20%的中温造孔剂和占总重量5-10%的高温造孔剂;将混合物制成蜂窝状的载体坯料;将载体坯料在真空煅烧炉内依次进行低温、中温、高温阶段焙烧保温工艺;在真空状态下随炉降温,待温度降低至450-500℃时,向炉内通入空气,使载体坯料的表面生成氧化膜;在450-500℃的真空状态下保温60-120min,得到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本发明提供的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支撑体具有抗压强度高、孔隙率大、且孔径大的优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过该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CN106902841ACN10690284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取粒径为10-50μm的Ti粉、粒径为10-50μm的Fe粉,粒径为10-50μm的Pd粉,并按质量百分比Ti粉:Fe粉:Pd粉=(60-85):(10-35):(1-5)混合;步骤S2:加入占总重量5-20%的中温造孔剂和占总重量5-10%的高温造孔剂,并混合均匀;其中总重量为Ti粉、Fe粉、Pd粉、中温造孔剂和高温造孔剂的质量和;步骤S3:将混合物制成蜂窝状的载体坯料;步骤S4:将成型后的载体坯料在真空煅烧炉内依次进行低温、中温、高温阶段焙烧保温工艺:从常温到105℃,升温速度5℃/min,并在105℃保温30~60min;从105℃到500℃,升温速度5~10℃/min,保温温度500℃下60~120min;从500℃到1000℃,升温速度2~5℃/min,在1000℃保温60~120min;步骤S5:在真空状态下随炉降温,待温度降低至450-500℃时,将真空状态转换为向炉内通入空气,使载体坯料的表面生成氧化膜;步骤S6:氧化烧结工艺后,在450-500℃的真空状态下保温60-120min,得到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煅烧炉内的真空度为1.0×10-2Pa-1.0×10-3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中温造孔剂为PEG200、PEG400、AEO-3、甘油中的一种或两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造孔剂为纳米碳酸钙粉末,其粒径为50-10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所述氧化膜的厚度通过空气通入时间控制,其为20-60μm。6.一种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的孔隙率为60-80%,孔径为50-100μ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在300℃的抗压强度大于10MPa,在500℃的抗压强度大于4MPa。2CN106902841A说明书1/5页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iFe金属间多孔材料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SCR)的原理是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剂NH3在290-400℃下有选择的将NO和NO2还原成N2,而几乎不发生NH3与O2的氧化反应,从而提高了N2的选择性,减少了NH3的消耗。[0003]催化剂是整个SCR系统的关键,催化剂的设计和选择是由烟气条件、组分来确定的,影响其设计的三个相互作用的因素是NOx脱除率、NH3的逃逸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