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8069703A(43)申请公布日2018.05.25(21)申请号201610991816.4(22)申请日2016.11.11(71)申请人李思诺地址100084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402B(72)发明人李思诺(51)Int.Cl.C04B33/135(2006.01)C04B33/132(2006.01)C04B38/08(2006.01)E01C5/04(2006.01)E01C11/2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截污型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截污型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该透水砖由骨料、粘结剂和添加剂按质量份85~125:2.5~10:0.5~1.5组成;所述骨料由粉煤灰、生物质和沸石粉或海泡石粉按70~85:5~10:10~20组成;粘结剂由磷酸铝、镁铝类水滑石、膨润土和水泥按0.5~3:0.5~3:1~3:0.5~1组成,所述添加剂为木质素磺酸镁或石英粉。先将粉碎后的物料混合均匀,加入净水,搅拌均匀后陈化,加压成型后自然风干并加热干燥,然后在马弗炉中焙烧定型。制备的透水砖透水性好、强度大、截污效果好,可有效去除雨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可应用于各种地面的雨水收集,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CN108069703ACN108069703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截污型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骨料、粘结剂和添加剂按质量份85~125:2.5~10:0.5~1.5组成;所述骨料由粉煤灰、生物质和沸石粉或海泡石粉按质量份70~85:5~10:10~20组成;所述粘结剂由磷酸铝、镁铝类水滑石、膨润土和水泥按质量份0.5~3:0.5~3:1~3:0.5~1组成;所述添加剂为木质素磺酸镁或石英粉的一种或两种,质量份为0.5-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污型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制备包括骨料粉碎、制备成型以及热处理过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污型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材料为秸秆、园林废弃物、壳聚糖、花生壳、稻壳、菌棒中的一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截污型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骨料粉煤灰、沸石粉或海泡石粉碎至粒径为200~300目,将粉煤灰、沸石粉或海泡石粉分别用清水洗涤30min,之后自然风干20d或冷冻干燥36~48h。5.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生物质材料在混料前,先将生物质材料粉碎至粒径3mm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截污型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过程为:将粉煤灰、生物质、沸石粉或海泡石粉、磷酸铝、镁铝类水滑石、膨润土、水泥和木质素磺酸镁混合均匀,加入占混合料总重量5~10%的净水,搅拌均匀后在2~6℃条件下陈化12~24h,用机械模具一次加压成型,表面抹平,20-30h脱模,自然风干4~8h。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截污型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的过程为:在80~120℃下干燥8~12h,然后在通入氮气的条件下于400~600℃的马弗炉中焙烧2~4h,随炉冷却至室温。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污型透水砖的吸附能力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吸附饱和后的透水砖,先用1~5mol/L的盐酸浸泡24h,然后用清水冲洗至中性,在80~120℃下干燥8~12h,然后在通入氮气的条件下于500~600℃的马弗炉中焙烧2~4h,随炉冷却至室温。2CN108069703A说明书1/4页一种截污型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截污型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指一种用于去除雨水中溶解性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透水砖材料配方及加压成型中温烧制的制备方法,属于绿色建筑材料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目前,城市地表大规模的铺设水泥、沥青等不透水硬化路面,在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阻断了雨水入渗土壤及涵养地下水;雨水径流形成的路面积水不仅影响了人们出行,而且增加了暴雨径流量,加重了城市排水负荷;路面上大量污染物在雨水冲刷下随径流进入水环境形成主要的城市面源污染。目前的透水砖路面虽然具有缓解地表径流、补给地下、改善城市地表土壤生态环境等优点,但目前的城市初期雨水中不仅含有重金属、总磷等溶解性离子,而且还含有内分泌干扰物(EDCs)、痕量药物等有机污染物,而目前的透水砖主材大多以砂子或土壤、混凝土或陶瓷为主要材料烧结或粘结而成,不具备截留溶解性污染物的功能,因此在涵养地下水的同时会增加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风险,在雨水收集利用时增加了处理的难度和投入。[0003]近年来,人们主要探索研究收集和去除初期雨水中污染物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初期雨水的弃流装置研发,然后采用生化或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