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高效课堂的沃土宝塔区三中王秀英摘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自主探究等方面阐述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高效课堂的沃土关键词创设;探究;发现;高效;课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初中数学的问题探究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设计的数学问题必须具有探索性,要能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愿望,为学生参与探索提供能体现现实性、可探性、实践性、准确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1.巧设引入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当中,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在导入新知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每堂课一开始,教师揭示课题后,把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的画面等,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如在学习《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一课时,我首先提出问题1是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已知△ABC≌△DEF,你能得到哪些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问题2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几个条件?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观察一个三角形的平移过程,在观察中请你体会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问题3你如何验证你的结论呢?(请每两个同学一组合作,先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其与前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并将所画的三角形裁剪下来与前三角形重叠,看看有什么结果.)问题4三边确定的三角形唯一确定,如果我们去掉一条边,这个三角形还能唯一确定吗?那么你需要添加什么条件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去掉一条边,只有两条边确定的三角形,它的形状和大小无法确定.我们发现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问题5你如何进一步验证你的结论呢?(请每两个同学一组合作,先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其与前三角形有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并将所画的三角形裁剪下来与前三角形重叠,看看有什么结果.)问题6如果两边对应相等,其夹角不相等,而是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教师:通过学生讨论及几何画板的演示使学生认识到: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巧设阶段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可以围绕每个教学目标,创设一系列小问题,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如教学6.1平方根(1)设置问题(1)为参加美术作品比赛,小鸥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作画,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若面积是1、9、16、36、时,边长又是多少呢?(2)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怎样求出这个数呢?教师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倾听学生的解题过程,并对学生的回答总结如下:因为=25,所以正方形画布的边长是5dm.在此基础上,学生独立求出面积为1、9、16、36、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3、4、6、.学生清理思路,阐述观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思想方法是平方运算的逆运算.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算术平方根的有关概念及规定3.巧设发散式问题情境最有魅力的教学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问。如学生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之前,教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内在联系,在学生回忆边、角元素后,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图,一块打破成三块的三角形玻璃,要想到玻璃店配制一块一模一样的回来,你可以带哪块去就行了?若带Ⅰ去,带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Ⅱ去,带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Ⅲ去,带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这就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富含启发性的问题,它引起了学生深入思考的兴趣,并为学生学习“角边角定理”奠定了基础。当学生经过思考后,要求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带去的玻璃画出复原三角形。问题“这样画出来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吗?”于是教师用来引出教学中,可以就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去观察、操作、猜想,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二、问题探究性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学习中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休,又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活动就是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