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1721128A(43)申请公布日2020.09.29(21)申请号201910223404.X(22)申请日2019.03.22(71)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地址201900上海市宝山区富锦路885号(72)发明人肖永力王英杰关运泽李永谦(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代理人刘锋张晓丹(51)Int.Cl.F27D3/08(2006.01)C21B13/1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转底炉螺旋出料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底炉螺旋出料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于转底炉炉床上方的第一螺旋出料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的入口侧的第二螺旋出料机,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和第二螺旋出料机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升降平台上;所述第二螺旋出料机的芯轴距离所述转底炉炉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的芯轴距离所述转底炉炉床的高度;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和第二螺旋出料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对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和第二螺旋出料机的叶片进行冷却的叶片冷却机构。本发明的转底炉螺旋出料装置,可大幅降低叶片受力,减缓了叶片磨损速度,延长了螺旋出料装置的在机使用寿命。CN111721128ACN111721128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转底炉螺旋出料装置,包括设置于转底炉炉床上方的第一螺旋出料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的入口侧的第二螺旋出料机,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和第二螺旋出料机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升降平台上;所述第二螺旋出料机的芯轴距离所述转底炉炉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的芯轴距离所述转底炉炉床的高度;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和第二螺旋出料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对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和第二螺旋出料机的叶片进行冷却的叶片冷却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螺旋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出料机的叶片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的叶片的宽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螺旋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出料机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的转速,所述第二螺旋出料机的转速是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的转速的1.05~1.2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螺旋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出料机的芯轴距离所述转底炉炉床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的芯轴距离所述转底炉炉床的高度之间的高度差为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的叶片宽度的0.6~0.9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螺旋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出料机的入口侧的第三螺旋出料机,所述第三螺旋出料机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升降平台上;所述第三螺旋出料机的芯轴距离所述转底炉炉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螺旋出料机的芯轴距离所述转底炉炉床的高度;所述第三螺旋出料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对所述第三螺旋出料机的叶片进行冷却的叶片冷却机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底炉螺旋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螺旋出料机的叶片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螺旋出料机的叶片的宽度。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底炉螺旋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螺旋出料机的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螺旋出料机的转速,所述第三螺旋出料机的转速是所述第二螺旋出料机的转速的1.02~1.08倍。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底炉螺旋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螺旋出料机的芯轴距离所述转底炉炉床的高度与所述第二螺旋出料机的芯轴距离所述转底炉炉床的高度之间的高度差为所述第二螺旋出料机的叶片宽度的0.6~0.9倍。9.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转底炉螺旋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第二螺旋出料机和第三螺旋出料机的叶片的宽度B满足:dmax+Δb≤B≤kb×dmax,其中,dmax为转底炉球团最大尺寸;Δb为叶片宽度调整量,取2~3mm;kb为叶片宽度调整系数,取值范围1.5~3.0。10.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转底炉螺旋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出料机、第二螺旋出料机和第三螺旋出料机的螺距S按下式确定:S=ks×B+Δs,其中,B为叶片宽度,ks为螺距调整系数,取值范围1.3~3.0;Δs为螺距调整量,取值范围5~10mm。2CN111721128A说明书1/4页一种转底炉螺旋出料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转底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底炉螺旋出料装置。背景技术[0002]钢铁行业产生的尘泥是钢产量的10%。目前的三种处置方式中,炼铁自循环是主要途径,但尘泥中Zn、碱金属等引起高炉炉衬损坏、炉内结瘤,影响高炉寿命和生产指标。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对钢铁厂尘泥处理技术的研究也随之成为冶金界的一大热点。30多年来,已有几十项有关技术被开发出来,其中转底炉处理方法由于工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