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庆市奉节夔门高级中学题目:田径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科目:体育姓名:田建林学校:重庆市奉节夔门高级中学日期2014年11月7日田径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摘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与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和途径。田径教材是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田径教材的执行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学体育教学计划的完成与总体的教学质量。通过对田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将有助于促进中学生身体形态和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协调发展,提高耐力、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这是其它运动项目所不能代替的。体育教学系统是由体育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等要素组成的相互作用的复合体,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充分发挥各要素间的综合整体作用,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安徽省高级中学体育教师中,田径专业教师相对较多。但是由于部分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对于田径科目认识与行动的不一致、少数教师自身能力的缺陷、学生自身等因素,已经影响和制约了田径教学。本文在借鉴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以安奉节高级中学的学生与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就奉节县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和建议是:1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与较为理想的状态有着一定的差距。2女性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偏低,这对青春期的中学生是不利的。3领导对体育科目的不够重视,体育经费不足,器材缺乏,不能保证学校体育活动以及田径教学的开展。4田径的考核没有做到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田径教学内容枯燥,教法单一。田径教学及有关课外活动的开展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5学生对田径各项目的认识很肤浅,大部分学生对田径教材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学习田径。6体育教师与体育课得不到认同。建议:因地制宜,开阔视野加大投入,改善场地设施条件提高田径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的能力重视体育课,认可体育教师。关键词:高级中学田径教学现状中学田径教学现状我国中学田径课程的研究在总结自新中国成立50多年的体育课程改革后,教育部于2001年6月制定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试验稿))},并于2001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验,这标志着中国第三代(前两代分别是1949-1985和1985-2000)体育课程改革正式的开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以前的大纲相比较,充分体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体育课程改革的特征:①课程标准着眼点是国民的素质,重点指向在校学生。②关注的是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取向、世界观和健康诉求。③力图突破学科为中心,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基础。④强调学生的学,注重体育学习的过程和方法。⑤课程评价着重关注人的发展和评价多元化。⑥课程标准为教材的编写、教师教学提供了巨大的维度。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它的优越性逐步得到展现的同时许多问题也得到发现。如何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更好的施行就是摆在当前的一个实际问题。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第三代的体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验,会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深入,已经显示出其时代的气息。毛振明,赖天德在《体育课应引进什么新的教学内容》的文章中谈到,当前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要求课程内容资源的有效开发,第一线的体育教师也怀着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极大的喜悦与热忱,心怀着对学生身体锻炼的责任,积极地进行着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这些努力促进了体育课程的发展,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但是,进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合理的原则、标准和程序,不能为开发而进行开发,也不能不管有用没用都去开发,重要的是深入地钻研新教材,教好新教材。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体育课程目标的要求,更好地为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服务。对我国中学田径教学的研究对我国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研究的文章主要体现在新课标下的由径教学和田径教学现状的研究。肖鸿飞在《改革田径教学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文章中谈到要深刻理解新课标的理念,对此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文章中提及:(1)营造和谐、宽松、平等、具有青春活力的教学氛围。(2)使学生清楚一节课一个单元学习的具体目标。(3)鼓励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4)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提供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5)鼓励学生与老师积极的交流。(6)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完成学习任务的不同方法和途径,学会学习。(7)当学生提出的假设与事实相矛盾时,鼓励学生互相探讨。(8)鼓励学生的表现自我,彰显自我。(9)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