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560480A(43)申请公布日2023.01.03(21)申请号202211263858.8(22)申请日2022.10.14(71)申请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地址200245上海市闵行区华宁路250号(72)发明人闫凯王刚韩志江(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剑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382专利代理师袁巍(51)Int.Cl.F24H9/00(2022.01)F24H7/00(2022.01)F24H9/1818(2022.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易凝固工质锅炉的尾部受热面布置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易凝固工质锅炉的尾部受热面布置方法,涉及锅炉技术领域,锅炉的尾部受热面设置在锅炉尾部烟道中,包括高温区受热面和低温区受热面,高温区受热面和低温区受热面之间设置连接管,基于易凝固工质分解温度确定分界温度,布置于烟气温度在分界温度以上的受热面为高温区受热面,布置于烟气温度在分界温度以下的受热面为低温区受热面,尾部受热面的入口集箱和出口集箱均放置在锅炉尾部烟道中;通过合理布置受热面、集箱以及受热面之间的连接通道,使易凝固工质在锅炉各主要受热面之间的连接、汇合以及分配等过程几乎在烟道内完成,显著减少了数千根易凝固工质受热面管穿越炉墙的次数,达到降低因工质易凝固而造成受热面通道堵塞的风险。CN115560480ACN11556048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易凝固工质锅炉的尾部受热面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锅炉的尾部受热面设置在锅炉尾部烟道中,锅炉的尾部受热面包括高温区受热面(S2)和低温区受热面(S3),尾部受热面之间通过连接管(T1)连接,以高于易凝固工质分解温度100~200℃的温度为分界温度,且分界温度不高于800℃,布置于烟气温度在分界温度以上的受热面为高温区受热面(S2),布置于烟气温度在分界温度以下的受热面为低温区受热面(S3),锅炉的尾部受热面的入口集箱和出口集箱均放置在锅炉尾部烟道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凝固工质锅炉的尾部受热面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区受热面(S2)和低温区受热面(S3)均包括至少一级受热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凝固工质锅炉的尾部受热面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锅炉的尾部受热面的集箱沿锅炉尾部烟道的内侧墙布置,集箱外侧距离锅炉尾部烟道内侧墙的最大距离不超过10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凝固工质锅炉的尾部受热面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区受热面(S2)与高温区受热面入口集箱(S2H1)和高温区受热面出口集箱(S2H2)连接,所述低温区受热面(S3)与低温区受热面入口集箱(S3H1)和低温区受热面出口集箱(S3H2)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凝固工质锅炉的尾部受热面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处于烟气流程上游处的所述高温区受热面(S2)的集箱,在烟气流动方向上游处设置集箱挡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易凝固工质锅炉的尾部受热面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区受热面(S2)的集箱挡板与所述高温区受热面(S2)的集箱外缘距离不大于100mm,所述高温区受热面(S2)的集箱挡板的宽度不小于所述高温区受热面(S2)的集箱的直径。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易凝固工质锅炉的尾部受热面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尾部受热面之间的连接管(T1)在尾部烟道内连接的部分沿锅炉尾部烟道的内侧墙进行布置,连接管(T1)外缘距离尾部烟道的内侧墙的最大距离不超过100mm,对位于炉墙外的连接管(T1)增设电伴热。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凝固工质锅炉的尾部受热面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易凝固工质在锅炉的尾部受热面、入口集箱、出口集箱和连接管(T1)中的温度不超过易凝固工质的分解温度。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凝固工质锅炉的尾部受热面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锅炉的尾部受热面管子水平布置。2CN115560480A说明书1/4页一种易凝固工质锅炉的尾部受热面布置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凝固工质锅炉的尾部受热面布置方法。背景技术[0002]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会增强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极端气候的出现,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控制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当前环保的重点,灵活性电源、需求侧响应能力的建设将是一个持续的且必要的巨大需求,储热是大规模储能的一种。[0003]在传统的储热技术中,除太阳能光热外,其它工业应用场景仍然需要采取“水蒸气‑储热介质‑水蒸气”的技术路线。该类技术路线的特点是将能量进行两次传递,从而显著增加了设备投资成本和系统复杂度。而如果采用直接加热储热介质的方式则可使能量仅通过一次传递即可,从而大大减少了设备投资和系统复杂度。而实现这一技术路线的关键之一就是配置直接加热储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