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572853A(43)申请公布日2023.01.06(21)申请号202211560376.9(22)申请日2022.12.07(71)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地址100191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72)发明人贾丽娜张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天汇航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987专利代理师陈陈数(51)Int.Cl.C22C1/02(2006.01)C22C1/06(2006.01)F27D27/00(2010.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精炼装置以及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精炼装置以及制备方法,包括精炼炉,内设置有多级搅拌机构,多级搅拌机构包括转轴,在精炼炉上方并与转轴连接的驱动机构,转轴下方连接有多级搅拌转子,多级搅拌转子为三级结构转子;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级叶片,位于中部的第二级叶片和位于底部的第三级叶片,第一级叶片和第三级叶片为螺旋型叶片,第二级叶片为柱状;精炼炉上配合设置有真空系统,精炼炉下方设有电磁阀;铝合金熔体内通过气体喷吹后送入精炼炉中,采用多级搅拌转子进行搅拌后进行铝合金铸造,本发明通过高速剪切搅拌作用打散颗粒团聚,有效改善增强颗粒分布的均匀性,通过精炼炉的真空精炼有效减少氧化夹杂。CN115572853ACN115572853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精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精炼炉,所述精炼炉炉壁内设有加热机构,所述精炼炉内腔用以容纳铝合金熔体,精炼铝内设置有多级搅拌机构,所述多级搅拌机构包括转轴,在精炼炉上方并与转轴连接的驱动机构,转轴下方连接有多级搅拌转子,所述多级搅拌转子为三级结构转子;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级叶片,位于中部的第二级叶片和位于底部的第三级叶片,所述第一级叶片和第三级叶片为螺旋型叶片,所述第二级叶片为柱状;所述第一级叶片为与水平面夹角为45°~60°的螺旋型叶片,所述第二级叶片为水平向外延伸的柱状,所述第三级叶片为与水平面夹角为30°~45°的螺旋型叶片,精炼炉上配合设置有真空系统,精炼炉下方设有电磁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精炼装置,其特征在于,三级结构转子的最大直径为精炼炉直径的0.4‑0.7,离精炼炉底部高度为5cm‑20cm。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精炼装置的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根据需要配置铝合金原料,加热并使原料完全熔化为铝合金熔体;步骤b:向铝合金熔体内通过气体喷吹增强相颗粒、变质剂和细化剂并搅拌得到浆料;步骤c:搅拌结束后,精炼炉加热并抽真空,将步骤b得到的浆料通过送入精炼炉中;步骤d:打开多级搅拌转子进行搅拌,搅拌结束后充入氩气加压,使浆料从精炼炉的出料口流出并进行铝合金铸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炼炉的真空度为10‑2Pa及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增强相颗粒为SiC颗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气体为惰性气体,变质剂为质量比0.6%的铝锶变质剂、铝磷变质剂或稀土变质剂;细化剂为质量比0.8%的颗粒状铝钛硼、铝钛碳或碳化钛。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多级搅拌转子的转速为600‑900r/min。2CN115572853A说明书1/5页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精炼装置以及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精炼装置以及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铝基复合材料因其高比强度、比刚度、耐磨性、低热膨胀系数以及良好的导热和尺寸稳定性等优异的性能,成为近年来发展的热点。其中以SiC为代表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使得低成本的铝基复合材料可通过颗粒含量、尺寸等实现性能的优化,已在航空航天、电子封装、汽车制造和高速列车等领域不断实现突破。[0003]现在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主要的工艺有搅拌铸造、粉末冶金和压力浸渗等。其中搅拌铸造法是将基体金属熔化后,通过机械或者电磁搅拌形成涡流,同时加入的增强相颗粒通过涡流的作用下被卷入熔融金属中,得到均匀分布的熔体,在一定条件下浇铸得到复合材料。与粉末冶金和压力浸渗比,该方法所需的设备及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且能大批量生产形状复杂的构件,是实现工业大规模生产最有潜力的工艺之一。但是搅拌铸造的难点在于实现增强相与基体良好的润湿,特别是在加入颗粒增强相时,多采用液面上部加粉,通过中心漩涡卷入熔体中,为了防止此过程中的卷气和氧化夹渣等问题,可考虑在工厂实践中进行液面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