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2创设情境探究教学-------浅淡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铜川市耀州区石柱中学任晓敏长期以来,数学教学面临枯燥、无趣的困境。面对呆板的讲述,无味的计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成为数学教师需要攻克的课题。美国教育家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讲道,优秀的教学源自教师的心灵,教育的最高理念是从人的心灵深处引出智慧的内核,教师要以心灵导师的身份来启迪学生。优秀教师要拥有一颗能够唤起共鸣、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思维。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对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引导,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的佳境。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数学课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提出一些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方案设计”一节的教学时,我提出了这样情境:有一农夫带有鸡、狗和米三样东西。现农夫要渡河,而船只能承载农夫和鸡、狗、米中其中的一样。如果农夫不在场,鸡要吃米,狗要吃鸡。请问农夫如何才能使鸡、狗、米都丝毫无损?让学讨论,学生便能进入情境,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增强应用意识。数学是一项需要深入思考,积极思维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二、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图形的平面结构,图形相互结合难以理解,于是在教授“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我准备了大小不等两个圆作为演示教具。在同一平面内,演示圆与圆的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五种关系。让同学们很直观地见证了各种关系,直观形象具有鲜明性和强烈性,发现后的乐趣和成功之后的满足会留下深刻印象。并且会举一反三,在学习其它图形时,他们便会自发地动手操作实验。直观地演示、探索、发现其中奥妙!使学生能积极投入自主学习。三、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有效的问题情境应该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而且,所创设的探索性问题情境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设置一个个、一组组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问题,通过连续提问,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这种方式下,教师以问题为引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点燃学生的“探索”之火。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例如,观察下列各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序列号:1,2,3,4,5,……。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1,第100项是100-1。使学生思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四、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放性,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所选择的内容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不能脱离教材和课程标准,另起炉灶,而应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课本相协调.让学生来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以克服数学学习内容枯燥单调的弊端。这种形式的提问要求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侧面寻求参考答案而是激发多方面思维,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这种思维是多向的,不定的。例如:九年级数学下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已知两圆内切,大圆直径为12,小圆直径为8,则圆心距为_________.解析:不难理解,大圆半径为6,由于两圆内切,故圆心距为2。如果改变题中的一个字,结果会怎样?请看下面的变式:变式1:已知两圆外切,大圆直径为12,小圆直径为8,则圆心距为_________.解析:不难理解,大圆半径为6,小圆半径为4,由于两圆外切,故圆心距为10。变式2:已知两圆相切,大圆直径为12,小圆直径为8,则圆心距为_________.解析:不难理解,大圆半径为6,小圆半径为4,由于两圆相切,而相切包括内切和外切两种情况,因此得分两种情况讨论:当两圆内切时,由上面可以得到圆心距为2;当两圆外切时,由上面可以得到圆心距为10。综上所述,圆心距是2或10。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思维灵活性、发散性得到了培养,又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问题情境”在课堂中的作用。为了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