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1911121A(43)申请公布日2020.11.10(21)申请号202010923496.5(22)申请日2020.09.04(71)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址266580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72)发明人李松岩卢辰胡智恒吴明轩李兆敏李宾飞(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70代理人吕利敏(51)Int.Cl.E21B43/16(2006.01)E21B43/2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稠油油藏降粘剂高效注入及降粘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稠油油藏降粘剂高效注入及降粘方法,采用人工径向井引导雾化降粘剂注入油藏深部的降粘剂注入方法,将降粘剂和气体在井口均匀混合后注入油管,油管底部装有降粘剂雾化器,降粘剂和气体混合物经雾化器雾化后沿径向井注入油藏深部。降粘剂雾化后的颗粒直径较小,雾化降粘剂在径向井周围向油藏进一步发生扩散,且雾化降粘剂采用分段注入方式。如此不仅可以保证降粘剂可以进入油藏深部,也能使得降粘剂在油藏中发生进一步扩散从而提高降粘剂在油藏中的波及范围,提高稠油油藏的降粘效果,进而提高后续油藏开采采收率。CN111911121ACN11191112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稠油油藏降粘剂高效注入及降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直井底部的油藏内钻多个径向井,井筒使用套管固封,井筒底端使用水泥固封,径向井通过套管上的井眼与井筒底部连通;(2)前置气体段塞注入:首先向地层中注入8~12×104sm3气体,引导后续降粘剂注入;(3)雾化降粘剂段塞注入:将油溶性降粘剂总量的一半和4~6×104sm3的气体混合注入至井底雾化器中,形成雾化降粘剂,雾化降粘剂通过径向井渗流通道注入至油藏深部;(4)后置气体段塞注入:将8~12×104sm3气体通过油管注入井底,进一步将雾化降粘剂推至油藏深部,并引导后续降粘剂注入;(5)雾化降粘剂段塞注入:通过井底雾化器向地层中注入剩余的油溶性降粘剂和4~6×104sm3气体;(6)后置气体段塞注入:再次向地层段塞注入8~12×104sm3后置气体;(7)焖井扩散:注入程序完成后,关闭井口进行焖井操作,焖井时长为10~15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径向井的个数为2~8个,径向井长度为50~100m,直径为8~1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径向井的数量为4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为CO2、CH4、N2或烟道气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和步骤(5)中油溶性降粘剂的注入速度为10t/d,气体注入速度为5×104sm3/d。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油溶性降粘剂为聚合物型或表面活性剂型;雾化降粘剂的液滴粒径小于30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螺旋气液混合管、加压管和雾化喷嘴,所述螺旋气液混合管包括雾化器外管和其内部的螺旋搅拌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油管上端还连接有气液混合器,气体和油溶性降粘剂在气液混合器中初步混合后流入油管。2CN111911121A说明书1/7页一种稠油油藏降粘剂高效注入及降粘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稠油油藏降粘剂高效注入及降粘方法。技术背景[0002]目前在全球常规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稠油开采技术前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上稠油油藏储量大,若能得到有效开采利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常规资源紧张的局面。近些年来随着对稠油资源的重视程度逐渐增长,稠油开发技术也日益成熟并且取得了较大突破,目前针对稠油油藏的开采方式大致分为两大类:稠油热采和稠油冷采。稠油热采的开采原理在于稠油黏度虽高,但对温度极为敏感,随着温度的增加稠油的黏度也会下降,大大降低原油渗流阻力;而稠油的“冷采”是则是在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通过其它不升温的方法,如加入适当的化学试剂、或者气体等技术方法达到降黏的目的。[0003]在现有的稠油冷采技术中,针对稠油油藏的开发方案大多为先注入降粘剂降低油藏稠油粘度,待油藏稠油降粘完成后再向地层注入N2、CO2或CH4等气体进行吞吐开采。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水溶性降粘剂注入同时还需要注入大量水与之形成降粘剂水溶液,如此一来增加了后续开采过程中的脱水负担;而在使用油溶性降粘剂时,由于地层稠油粘度较大,地层能量不足以使得油溶性降粘剂与稠油充分接触,降粘剂不能均匀的分散在油藏中,使得油溶性降粘剂利用率低,从而导致后续开采效果差,经济成本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