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2321764A(43)申请公布日2021.02.05(21)申请号202110000619.2C08F4/78(2006.01)(22)申请日2021.01.04C09K8/584(2006.01)(71)申请人东营聚星石油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57087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南二路208号(72)发明人齐书磊李慎伟姜祖明杨姗陈海燕(74)专利代理机构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56代理人张洁(51)Int.Cl.C08F220/06(2006.01)C08F220/56(2006.01)C08F220/54(2006.01)C08F8/1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9页(54)发明名称耐温抗盐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57)摘要本发明提出一种耐温抗盐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石油开采、输送和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粘弹性颗粒驱油剂以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酰胺为单体分子分步聚合而成,能够有效控制聚合反应速度,使聚合物网络末端支链更加舒展,从而使聚合物粘度更高,耐温抗盐性能更好。将本发明提供的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应用于更高的温度、矿化度下,具有良好的水分散体系弹性模量、溶胀后粒径中值、网络结构物含量及水分散体系粘度,可实现优异的粘弹性能、运移性能。此外,在温度90℃、矿化度32868mg/L下,依然可深入聚合物驱后油藏、高温高盐油藏及严重非均质油藏发挥封堵和调剖作用,扩大波及范围,提高采收率。CN112321764ACN112321764A权利要求书1/1页1.耐温抗盐粘弹性颗粒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于反应釜内加入去离子水和丙烯酸,待完全溶解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将反应体系保持在10℃~15℃搅拌至充分混匀;向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交联剂N,N-二甲基丙烯酰胺,待充分混匀后,在氮气保护下,调节反应釜内pH,并缓慢向反应体系内加入钼的多金属杂多酸盐-多元醇引发体系,密封反应釜并反应3~4h来引发水溶液的预聚合;预聚合反应完成后,将预聚合产物加入到丙烯酰胺中,继续反应2~3h,反应终温40±1℃;向反应釜蒸汽加热器内通蒸汽升温,使釜内胶体温度升至75~80℃进行水解反应,反应4~6h,待反应结束后,将聚合样品取出研磨造粒,烘干、分筛,得到耐温抗盐粘弹性颗粒驱油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加入的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酰胺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0.1-0.3):(0.01-0.05):(0.15-0.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加入的交联剂N,N-二甲基丙烯酰胺的质量占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反应釜内pH至8~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体系中钼的多金属氧酸盐:多元醇的质量比为(0.05-0.1):1,且引发体系占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1%~0.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体系中钼的多金属杂多酸盐选自[Bmim]3[SiMo12O40]、[Hmim]3[SiMo12O40]、[Dhmim]3[SiMo12O40]、[Hpy]3[SiMo12O40]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体系中多元醇选自乙二醇、丙三醇、季戊四醇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耐温抗盐粘弹性颗粒驱油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耐温抗盐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在温度≤90℃、矿化度≤32868mg/L油田开采中的应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温度35℃、矿化度32868mg/L下,水分散体系弹性模量≥41.6Pa;在室温、矿化度32868mg/L下,溶胀后粒径中值≥761μm;在高温90℃、矿化度32868mg/L下,网络结构物含量≥65.7%,水分散体系粘度≥157.2mPa•s。2CN112321764A说明书1/9页耐温抗盐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输送和化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耐温抗盐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背景技术[0002]我国东部老油田大多进入开采中后期,经过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的长期开发后,原油采收率大幅降低,加之高温高盐等苛刻油藏条件,使得地下仍有60-70%的原油难以有效开采。现阶段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难以满足进一步大幅提高采收率的要求。因而,创造出一种有效开采出老油田大量剩余油的全新驱油剂,成为保障我国原油持续供应的迫切任务。[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