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2599283A(43)申请公布日2021.04.02(21)申请号202011500271.5(22)申请日2020.12.17(71)申请人上海酷聚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01201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芳春路400号1幢3层(72)发明人石睿顾杨健邱承彬(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9代理人佟婷婷(51)Int.Cl.G21K1/10(2006.01)A61B6/00(2006.01)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4页附图7页(54)发明名称X射线滤线栅的制备方法、装置及X射线滤线栅(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X射线滤线栅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及X射线滤线栅。X射线滤线栅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复合材料层,所述复合材料层中包括交替层叠的所述第一材料层与所述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对所述X射线的吸收率大于所述第二材料层对X射线的吸收率;控制模具从所述复合材料层的第一表面对所述复合材料层加压,将所述复合材料层压制成纵截面呈梯形的滤线栅坯体;还可对所述滤线栅坯体中包含所述第一材料层表面和所述第二材料层表面的面进行处理,以得到所述X射线滤线栅。本发明X射线滤线栅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的特点,能够大幅降低X射线滤线栅的生产成本,有利于X射线滤线栅的推广应用。CN112599283ACN112599283A权利要求书1/2页1.一种X射线滤线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制备复合材料层,所述复合材料层包括交替层叠的所述第一材料层与所述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对所述X射线的吸收率大于所述第二材料层对所述X射线的吸收率;控制模具从所述复合材料层的第一表面对所述复合材料层加压,将所述复合材料层压制成纵截面呈梯形的滤线栅坯体,所述复合材料层的第一表面平行于所述复合材料层中的所述第一材料层或所述第二材料层的表面,所述模具的加压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具有设定夹角θ;对所述滤线栅坯体中包含所述第一材料层表面和所述第二材料层表面的面进行处理,以得到所述X射线滤线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滤线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复合材料层的步骤包括:将片状的原始第一材料层与片状的原始第二材料层复合形成原始复合材料层,在所述原始复合材料层中所述原始第一材料层的表面与所述原始第二材料层的表面贴合;将所述原始复合材料层裁剪为多个子复合材料层;将各所述子复合材料层依次贴合,形成所述复合材料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滤线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涂覆胶液的步骤,基于所述胶液形成所述复合材料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原始第二材料层的两表面分别涂覆所述胶液;将所述原始第一材料层的表面放置在所述原始第二材料层的一表面上,将离型纸放置在所述原始第二材料层的另一表面上,以形成所述原始复合材料层;且裁剪为多个所述子复合材料层后,将所述子复合材料层贴合,形成所述复合材料层的步骤包括:从一所述子复合材料层表面去除所述离型纸,获取一表面为胶液的该子复合材料层;将该子复合材料层表面具有胶液的一面放置在另一所述子复合材料层不带有胶液的表面上,对所述胶液进行固化,形成相邻所述子复合材料层之间的胶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滤线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具从所述复合材料层的第一表面对所述复合材料层加压,将所述复合材料层压制成纵截面呈梯形的滤线栅坯体的步骤包括:控制模具从所述复合材料层的第一表面对所述复合材料层加压;在控制所述模具对所述复合材料层进行保压的同时,对所述复合材料层进行加热;继续控制所述模具对所述复合材料层进行保压,同时对所述复合材料层进行降温;所述复合材料层降至室温后,控制所述模具从所述原始材料层上移开,从而得到所述滤线栅坯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线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层为有机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为金属材料层;控制模具从所述复合材料层的第一表面对所述复合材料层加压的步骤包括:控制模具以15t‑45t的压力,以1mm/s‑10mm/s的加压速度从所述复合材料层的第一表面对所述复合材料层加压;对所述复合材料层进行加热的步骤,包括:在控制模具以15t‑45t的压力对所述复合材2CN112599283A权利要求书2/2页料层进行保压的同时,将所述复合材料层加热至70℃‑9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线栅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材料层为有机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为金属材料层;对所述复合材料层加压的行程为5mm‑20mm;对所述复合材料层进行加热之后的步骤,包括:在控制模具以15t‑45t的压力对所述复合材料层进行保压的同时,在70℃‑90℃的温度下对所述复合材料层进行7min‑15min的保温。7.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