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768049A(43)申请公布日2023.03.07(21)申请号202211414406.5(22)申请日2022.11.11(71)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新北市(72)发明人林源憶张富贵(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专利代理师李林(51)Int.Cl.H05K7/2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6页(54)发明名称组合式散热器结构(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包括一载体是接触至少一热源,并在接触该热源处形成至少一高温区,及在未接触或远离该热源处形成一非高温区,该非高温区及该高温区分别设有一具有一架设高度的第一鳍片组及高于该第一鳍片组的架设高度的一第二鳍片组,该第二鳍片组具有一第一部分,且该第一部分是高于该第一鳍片组的架设高度,该第一部分的顶端向外扩展延伸有一第二部分是遮盖该第一鳍片但不与该第一鳍片组接触,并令第一鳍片组与第二鳍片组的第二部分之间界定一间隔流道,借此使该载体的高温区可借由其高温区的上方空间获得更大及更多的散热面积,进而快速排热。CN115768049ACN115768049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载体,是接触至少一热源,并在接触该至少一热源处形成至少一高温区,在未接触或远离该热源处形成一非高温区,该非高温区及该高温区分别设有一具有一架设高度的第一鳍片组及高于该第一鳍片组的架设高度的一第二鳍片组,该第二鳍片组包括复数第二鳍片,每一第二鳍片具有的一第一部分具有一底端及一顶端,该底端结合或一体成型在该载体的该高温区上,该顶端高于该第一鳍片组的架设高度并向外扩展延伸一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遮盖且不接触该第一鳍片组,以使该第一鳍片组与该第二鳍片组的第二部分之间界定一间隔流道,借由该第二鳍片组的该第一部分从高于该第一鳍片组的架设高度的该顶端形成有向外扩展延伸的该第二部分,以使该载体的该高温区能够借由其上方空间获得更大及更多的散热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鳍片组包括复数第一鳍片,每一第一鳍片各具有一下端及一上端,该下端以一连结手段结合在该载体的非高温区上,该上端位于该第一鳍片的上方,且该下端及该上端之间界定该架设高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鳍片组的每一第二鳍片的该第二部分是水平的或斜向的向外扩展延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个高温区及复数个第二鳍片组,每一高温区设置一第二鳍片组,且每一第二鳍片组的一高度相同或不同。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鳍片组及该第二鳍片组的第二部分分别具有一第一气流及一第二气流通过,且该第一气流及该第二气流的流量相同或不同。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鳍片的间隔距离与该复数第二鳍片的间隔距离相同或不同。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鳍片组在避开该至少一高温区处形成至少一镂空部,该第二鳍片组位于该镂空部。2CN115768049A说明书1/4页组合式散热器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领域,尤其是指有关于一种提升一载体的高温区传热面积的组合式散热器结构。背景技术[0002]一般而言,散热器为一种和发热组件表面接触,然后增加热传导后的散热面积的散热组件,主要透过复数散热鳍片与空气接触后产生热交换,进而将热量以热辐射的方式向外扩散借以达到解热。[0003]目前散热器分为有铝挤型鳍片或扣接式鳍片或热管式鳍片或上下层堆栈式鳍片的散热器,不论是前述任何形式或任何材质的散热器,当一散热器接触一发热源时,该散热器以其底面的一局部区域直接接触热源表面(如中央处理器或图形处理芯片),例如为10公分×10公分的散热器接触3公分x3公分的热源,散热器仅用其中的3公分x3公分的接触区域接触热源表面,散热器的其余区域则远离及未接触该发热源。其中热源的热量主要通过该散热器的3公分x3公分的接触区域向外传递散热使得该接触区域的温度高于其余区域形成一高温区,该散热器未接触或远离该热源的其余区域则随着热扩散距离增加热量传递下降形成一非高温区。但是,散热器接触区域仅有3公分x3公分导致该接触区域的传热面积不足只能传递可承受的少部分热量值,导致散热效果不佳;但由于热源执行时会快速且大量的产生热量,该些大量的热量未能被传递出去而持续累积在高温区,使得高温区产生聚热及积热的问题。[0004]因此,要如何解决高温区传热面积不足,并帮助高温区快速散热以解决高温区的聚热及积热的问题,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