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5787871A(43)申请公布日2023.03.14(21)申请号202211445277.6(22)申请日2022.11.18(71)申请人安徽工业大学地址243002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72)发明人鲍海英吴鹏李爱群(74)专利代理机构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34134专利代理师平静(51)Int.Cl.E04B1/98(2006.01)E04H9/0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分级耗能的复合型阻尼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级耗能的复合型阻尼器,属于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复合型阻尼器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所述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之间设有第一耗能组件、第二耗能组件以及复位组件,其中,所述的第一耗能组件、第二耗能组件通过不同屈服位移的耗能件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阻尼器的分阶段屈服,能够应对不同的地震作用,耗能更彻底,更好的保护主体结构不在地震中受损。同时,复位组件用于对屈服后的第一耗能组件、第二耗能组件进行复位,有利于提高震后阻尼器的自复位能力,从而有效减小甚至消除阻尼器在震后产生的塑性变形。CN115787871ACN11578787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分级耗能的复合型阻尼器,包括第一盖板(11)、第二盖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盖板(11)、第二盖板(12)之间设有第一耗能组件(2)、第二耗能组件(3)以及复位组件(4),其中,所述的第一耗能组件(2)、第二耗能组件(3)实现分阶段耗能,复位组件(4)用于对屈服后的第一耗能组件(2)、第二耗能组件(3)进行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级耗能的复合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耗能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以及第一耗能件(23),其中,所述的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分别设置于不同盖板的相对表面上,且第一连接板(21)位于两个第二连接板(22)中间,第一耗能件(23)限位于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级耗能的复合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板(21)设置在第一盖板(11)上,第二连接板(22)设置在第二盖板(12)上,且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上均开设有供定位件(24)穿过的通孔,第一耗能件(23)套设在该定位件(2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级耗能的复合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耗能组件(3)包括两个第二耗能件(31),该第二耗能件(31)对称设置在第一耗能组件(2)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级耗能的复合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耗能件(23)为泡沫铝基复合材料,第二耗能件(31)为U形软钢板,且该软钢板的屈服位移大于泡沫铝基复合材料的屈服位移。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级耗能的复合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组件(4)包括预应力筋(43)以及两组固定单元,该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件(41)、第二固定件(42),其中,第一固定件(41)、第二固定件(42)分别设置在不同盖板的相对表面上,预应力筋(43)的两端均设置有压板(44),该压板(44)位于固定单元相互远离的侧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级耗能的复合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41)设置在第一盖板(11)上,第二固定件(42)的一端设置在下固定板上,且第一固定件(41)、第二固定件(42)靠近压板(44)的侧面对齐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分级耗能的复合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件(41)包括两块外挡板(411),第二固定件(42)包括两块内挡板(421),内挡板(421)位于两块外挡板(411)之间,且两内挡板(421)之间留有供预应力筋(43)穿过的间距。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分级耗能的复合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组件(4)设置有两组,且对称设置在第二耗能件(31)的两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分级耗能的复合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筋(43)为芳纶纤维筋或形状记忆合金筋。2CN115787871A说明书1/5页一种分级耗能的复合型阻尼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分级耗能的复合型阻尼器。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发生,住建部对房屋抗震等级提出了新要求,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结构抗震能力。传统抗震结构主要通过结构构件本身屈服时产生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其实质就是把结构本身及构件作为“消能”原件,这样必然使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破坏甚至倒塌,震后难以修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