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运动和力(复习课) 黄石十七中吕淑琴 教学前反思 学生经过近两年的物理课程学习,已基本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且已有了相当的探究式学习的基础和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且课标对运动和力这部分的要求也是很明确的:理解参照物的概念、理解物体的惯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示意图描述力及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我想在这节复习课的教学中利用学生已经认识了力的作用效果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的前提来努力促进学生的认识和教材知识之间的直接联系,通过创设的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既在知识领域提高了水平,又在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方面得到一定完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常见事例认识、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常见的力。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会作力的示意图。 2.掌握二力平衡条件及应用,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3.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例理解物体的惯性,提高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识别和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2、通过常见事例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 2、学会理性感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有将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运用的创造欲望。 教学重、难点 1、力的作用效果2、牛顿第一定律3、二力平衡条件及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归类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 一叠广告纸、一个木块、一个弹簧测力计、其它随手可拿物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建立知识网络 一、让学生阅读课本,各自建立基本的知识网络 二、共同完善知识网络 标题运动力运动和力具体内容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2、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3、(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为:V=s/t (3)、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常见的运动大多为变速运动。 (4)、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将物体运动路程S除以所用时间t得到的结果,用来表示物体在运动时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1、力的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力的示意图:是物理学中的抽象概念,为了使它形象化和便于研究,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三要素叫力的方法.力的示意图可以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合力为零。 4、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三、对重点的知识点的解读: 1.在研究机械运动的时候,必须清楚研究对象与参照对象(参照物),(虽然说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定,但研究对象是不能作为参照物的),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以及运动情况跟选择的参照物有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观察的结果不同。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要选择那些使问题简化而且是最合适的物体为参照物。 2.速度是一个重要的运动学物理概念,不能只背诵定义和公式,要理解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l)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是不变的,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都相等,所谓“任何相等时间”是以测量精度和实验要求为依据的.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由于速度的大小在变化、所以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快慢的方法,引入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大体上的运动快慢程度. (3)在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注意是求哪一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便应该用哪一段路程除以该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不要张冠李戴。 (4)由于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的复合单位,所以在进行速度单位换算时,可以分别先把长度和时间单位换算到需要的单位,然后再进行运算。中间过程写上单位,可以防止错误产生。 3.力的概念在理解时应注意三点: (l)力的物质性离开了物体,力是不能存在的.有力的产生最少有两个物体,因为一个物体如果受到了力的作用,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2)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