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1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而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位置”一课,离开生活来教学“位置”在小学阶段是不现实的。于是我创设班长介绍新同学的座位引入新课,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最后通过地图、象棋等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进行拓展与延伸。自始至终关注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创设的情境要激活学生学习思维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生活情境相联系。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创设了一个“如果你是主教练,你会安排哪位球员点球”的生活情境,进而引发学生讨论:从“谁进球最多”到“失球数谁最多”,再到“进球的可能性高”导入百分数意义的学习。教者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不断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研究、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枯燥呆板的数学学习变得鲜活生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21.在故事情境中引入新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知识。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商末尾有零的除法》时,运用媒体创设情境,讲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一天,猪八戒带着20只小猴子到果园去摘了90个桃子,然后对小猴子们说:“90个桃子你们20只来分,每只分4个,剩下一个就给俺老猪吧。”他怕小猴子们不相信,就列了一道算式(9÷2=4……1),小猴子们信以为真,就各自拿了自己的桃子高兴地吃开了。直到孙悟空赶来,才戳穿了八戒的骗局。同学们,你们知道聪明的孙悟空是怎样发现八戒的骗局的.吗?这样引入新课,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题教学富有了童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非常集中的主动去研究商末尾是0的除法计算方法。2.在问题情境中引入新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问题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把书上的“句号”转变成“问好”,把“问好”溶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遇到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这样设计:请学生拍手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四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每人有多少?学生很快拍两下,我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每人有多少?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只作一下拍手的手势,问他什么意思,他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们能把你心中半个月饼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吗?此时,学习分数成了学生自身的愿望了。3.悬念情境中引入新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认知规律创设悬念情境,增加数学知识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453”,让学生计算判断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接着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老师不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