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学生写作文,首先要将评判标准烂熟于心,学生才能在平时给自己的作文以正确的评价。作文的评判标准不外乎八个方面加四大亮点。八个方面:题意、中心、内容、感情、结构、语言、字迹、文体。四大亮点:深刻、丰富、文采、创新。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求就是“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符合题目的“规定性”,即指题目规定的文章的体式、主旨、材料等。审准题、扣住题是考场作文极其重要的一关。对阅卷老师来说,是否审准题、扣住题是决定作文分数高低的第一衡量标准。一篇较成功的高考作文,应该观点明确。今天我就说一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命题特点分析】 1.通览2009年各地高考作文,常见的题型有三种: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比较热衷于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相比命题作文更加具有灵活性、新鲜性和开放性,这样一来,更能发动考生的主动性,不至于没有话写,也不至于瞎编乱造,写一些陈腐刻板的东西。而话题作文一般不含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题材宽泛,对考生的思维限制小,这种过度开放的形式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学生写作的时候抓不住中心,所以日渐式微。新材料作文既不像命题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2.近几年,我们一再提倡人性化作文、生活化作文,一再强调要写身边事、说平常理,希望把那些假大空的高考作文的比例降下来,希望考生能够用文章抒发人生感悟、表现人情冷暖、展示人性丑恶。只有写出真“我”来,文章才会鲜活。 【考点解说】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 【审题要求】 1.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考生要对材料作一个全面的理解,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 2.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新材料作文中作文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立意要求】 正确: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正确,能准确全面地揭示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意义;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深刻:一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二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三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集中:只有一个主题,中心突出. 新颖: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能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给人新的启迪、新的联想 【突破的角度】 1.抓住关键词句。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抓住关键词句,对审题有重要的指向作用,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这些句子的位置一般处在开头或结尾,有时候也会在语段中出现。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读】关键句子“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给考生以思考的起点与方向,也给考生以自由空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作为这一切的载体,母语(汉语)有着数不清的历史典故和道不完的神秘魅力。汉语是民族的根,精神的根。同时,提示语在强调母语重要地位之时,也隐射了当前母语及其尴尬的地位。这启示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现状。 2.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将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暗含了命题人的倾向,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把握了这些也就把握审题的方向。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的断臂就如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设计能获得普遍的赞赏。 【文题解读】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材料称想接上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鹜”。这足以将褒贬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说材料中对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据此,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②要顺其自然,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显而易见,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莫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3.从辨明关系入手。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