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6989893A(43)申请公布日2017.07.28(21)申请号201710371106.6(22)申请日2017.05.24(71)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地址116024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72)发明人刘巍周孟德张家昆鲁继文刘惟肖贾振元(74)专利代理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代理人关慧贞(51)Int.Cl.G01M9/04(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风洞主动抑振支杆压电陶瓷驱动器预紧方法(57)摘要本发明一种风洞主动抑振支杆压电陶瓷驱动器预紧方法属于风洞实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风洞主动抑振支杆压电陶瓷驱动器预紧方法。该方法通过预紧装置中的斜形预紧块和斜形移动基座,利用斜面相互移动配合将较小的径向预紧力转换成较大的轴向预紧力。并采用多个压电陶瓷驱动器、应变片和预紧力测量系统,实现施加定量的预紧力。该方法通过斜面相互配合的斜形预紧块和斜形移动基座将较小的径向预紧力转换成较大的轴向预紧力,实现了压电陶瓷驱动器的安装与预紧,保证了压电驱动力的输出,补偿了动态力,并解决了风洞主动抑振支杆轴向预紧螺钉孔加工困难,可操作的轴向预紧空间小和轴向预紧螺钉孔影响支杆气动外形等问题。CN106989893ACN106989893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风洞主动抑振支杆压电陶瓷驱动器预紧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通过预紧装置中的斜形预紧块和斜形移动基座,利用斜面相互移动配合将较小的径向预紧力转换成较大的轴向预紧力,并采用多个压电陶瓷驱动器、应变片和预紧力测量系统,实现预紧力的定量施加;预紧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搭建预紧装置;预紧装置包括风洞主动抑振支杆(1),紧固螺钉(2),固定基座(3),压电陶瓷驱动器(4),斜形移动基座(5),预紧螺钉(6),斜形预紧块(7),应变片(8);风洞主动抑振支杆(1)上加工有压电陶瓷驱动器安装槽(101),将固定基座(3)通过紧固螺钉(2)紧固安装在压电陶瓷驱动器安装槽(101)的一端,斜形预紧块(7)通过预紧块平面(702)与压电陶瓷驱动器安装槽(101)另一端配合安装;斜形移动基座(5)通过移动基座斜面(501)与预紧块斜面(701)间隙配合安装在压电陶瓷驱动器安装槽(101)内,并通过调整两个预紧螺钉(6)调整斜形预紧块7径向位置进而推动斜形移动基座(5)在压电陶瓷驱动器安装槽(101)内滑动;将应变片(8)贴于压电陶瓷驱动器(4)表面;第二步安装压电陶瓷驱动器,搭建预紧力测量系统;在搭建好的预紧装置中,安装压电陶瓷驱动器(4);先松开两个相同预紧螺钉(6),使斜形预紧块(7)径向移动,斜形移动基座(5)便可以轴向移动以增大压电陶瓷驱动器的安装空间,将压电陶瓷驱动器(4)放置于固定基座(3)和斜形移动基座(5)之间,再调整两个相同的预紧螺钉(6),使斜形预紧块(7)推动斜形移动基座(5)移动,使安装在固定基座(3)与斜形移动基座(5)之间的压电陶瓷驱动器(4)能够分别与固定基座圆形凹槽(301)和斜形移动基座圆形凹槽(502)配合并调心定位;将应变片(8)与预紧力测量系统(9)连接,调试完成后待用;第三步对压电陶瓷驱动器施加定量预紧力;旋紧两个相同的预紧螺钉(6)使斜形预紧块(7)通过预紧块斜面(701)推动斜形移动基座(5)的斜形移动基座斜面(501),进而推紧压电陶瓷驱动器(4),当达到预紧力要求值时,停止旋紧两个相同的预紧螺钉(6),预紧力大小通过预紧力测量系统(9)读取;第四步当采用多个压电陶瓷驱动器时,重复上述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依次完成对所有压电陶瓷驱动器的安装和定量预紧力的施加。2CN106989893A说明书1/3页一种风洞主动抑振支杆压电陶瓷驱动器预紧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风洞实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风洞主动抑振支杆压电陶瓷驱动器预紧方法。背景技术[0002]风洞模型试验已经成为飞行器研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并将继续在航空航天领域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合理的风洞试验有助于帮助了解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降低研制的风险和成本。跨声速风洞试验模型通常采用支杆尾撑方式,系统刚度低,进入大攻角试验状态时,在气流脉动载荷作用下,极易产生剧烈低频振动,直接影响模型载荷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试验安全性。在模型支杆系统振动的主、被动抑制方法中,采用压电陶瓷驱动器进行主动控制是一种抑振效果较好的方法。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杰锋,沈星等人发明的专利号为CN201310196950.1“一种主动减振的风洞模型尾支杆结构”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杨铁军,黄迪等人发明的申请号为201610817794.X“一种应用于风洞模型振动解藕控制的主动抑振作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