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把握高考命题方向高效备考 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复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从而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呢? (一)抓“三考”,把握复习的方向 “三考”即考试说明、考点、高考题。抓“三考”就是抓师生对考试大纲、考点、高考题的重视程度、研究程度和运用程度。实践证明,抓好“三考”可进一步增强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把握复习教学的正确方向,少做无用功,提高复习效果。 (1)研究《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是指导考试设计、实施备考的总纲,是师生复习的指南。因此教师在后一阶段要抽出专门时间来进行研究。重点是研究高考历史考什么?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学科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因此,在后一阶段教师要训练学生如何“阅读理解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教会学生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教会学生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将有效信息提炼成完整、准确的观点”。 (2)研究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是我们备考的指南针。高考复习一定要研究高考题,尤其要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研究考点的分布、出题形式等,试题难度、出题角度等。要将高考试题与《考试大纲》相结合;把高考题与练习题相结合;把高考题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3)研究考点 教师要对高高考点了熟于心,更应该对近三年高考试卷考点进行统计,了解哪些是高频考点,告知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在后一阶段复习中重点使力。对那些“冷门”而很重要的考点我们也要重视,我们在猜出题人,出题人也在猜我们。 (二)注重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知识网络和认知规律 主干知识就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东西,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如制度、观念;能典型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知识点;社会转型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之间的关联;集中说明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特点和发展演变的历史史实;能体现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时代特征和时代主题的历史事件。它们是高考命题青睐的对象。因此,在下一阶段,应进一步注重对本学科主体内容的把握。如何把握? 其一,构建较为合理和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如中国古代史可将“统一的多民族的发展”作为主体内容;中国近代史前期可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作为主体内容;中国近代史后期可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为主体内容;中国现代史可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为主体内容;世界近代史可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作为主体内容;世界现代史可将“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作为主体内容。 其二,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加以总结。所谓深度,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跨度是指它形成、确立、巩固、强化、灭亡的过程,深度是指用历史的、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以及阐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分析它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可见,跨度侧重于史实,深度侧重于对史实深层次剖析的能力;跨度在于认识现象,深度在于挖掘本质;跨度重在叙述过程,深度着重探索规律。 (三)精选题目演练,不做垃圾题 学生演练就要有题目,题目从哪来? 其一,选近几年高考题训练。往年的高考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其二,精选各地的模拟题,信息题等。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很多,但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如果我们不分良莠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要精选。我们选择试题的标准应该是:注重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反映现实问题和热点意识、考察探究能力、体现学术发展方向、符合重点知识重点考察原则、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关注人文精神和素质的考察等。学生不做垃圾题。 练后要及时批阅和讲评。把握讲评的及时性、针对性、规律性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讲评要建立在认真批改试卷,进行考情分析的基础上,先是通过让学生阅读题干找中心、研究题眼找入门,进行自纠或者合作释疑,然后老师组织集中纠错,做到举一反三。另外,老师一方面要求学生进行考后反思。让学生根据答案找失分,针对失分找差距,对照差距找不足,依据不足找改进。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方法和规律的指导。 (四)了解学情,加强答题方法指导。 学生在应试中存在的五大方面的问题: (1)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