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HYPERLINK"https://m.zqwdw.com/tuzhixiazai/2020/1007/807070.html"王宏洁摘要:本文就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在建设过程中影响智慧图书馆建设进程的主要因素,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质量水平。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中图分类号:G250.7;G258.6文献标识码:A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在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智能化、信息化服务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提供。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融入了先进的科技理念,能够通过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手段对图书资源进行管理,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1大数据与智慧图书馆1.1大数据大数据是一个科技发展浪潮,大数据不仅仅以一种单一化的大量数据的集合为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对大量的数据资源在短时间内进行统计、分析、整理的能力,将巨量数据资料整理成有利于人类进行决策的资料。1.2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是一种可以被感知的、不受空间限制的可移动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以互联网技术支撑下服务于人的理念为核心内涵,以智能化、科技化、个性化为主要特征,为使用者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1.3智慧图书馆与大数据的联系智慧图书馆是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技术支撑,将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与互联网技术结合来开展一系列的信息服务工作。通过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数字挖掘等技术来帮助读者查询图书资源和图书馆服务,基于读者的阅读内容和阅读状况将原始信息进行整合,组织成清晰直观的资源报告反馈给用户,并按照用户的使用需求用一定的格式进行导出。基于互联网的控制作用,在智慧图书馆当中能够实现无人化综合服务和个性化定制服务。读者通过图书馆内部的电子设备和电子屏幕进行资源检索,有效减少了图书馆内部对于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需求,在提升图书馆内部服务效率的同时,提升了图书馆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智慧图书馆提供给人的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基于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关文献的推荐、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资源的预约,提供图书资源归还提醒服务等,读者可以在图书馆进行一切合理化的信息服务活动。在现阶段的建设过程中,大数据技术使用的终端设备主要是图书馆内部的电子设备和读者的终端移动设备,用户通过终端设备上的资源查找平台对电子文献进行访问,实现大量信息集成和利用的目标。另外,基于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全球资源共享,信息资源的流通率大大提升。在平台登陆过程中用户访问“零门槛”,用户在平台上进行注册和登陆之后即可对图书馆内的开放资源进行使用,减少了用户在图书馆之间的奔波次数,有效地提升了单位时间内资源的使用效率。2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状况大数据时代和智慧图书馆概念提出的时间较短,很多方面在考虑和设计当中并不完善,不少环节仍旧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中。在如今的发展阶段,很多研究人员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对智慧型图书馆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就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一些发达国家在建设智慧型图书馆的领域已经对建设方案展开一系列的探讨。例如,法国通过了弗朗索瓦-密特朗国家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美国纽约开始了21世纪图书馆的电子图书馆建设,加拿大不少图书馆之间形成了“智慧图书馆”联盟,日本开发出了“电子图书馆”系统等。我国对于智慧图书馆的探索和建设工作开展较晚,一些地区图书馆积极开展智慧型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如中国国家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和我国多数大学当中的图书馆。3当前智慧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3.1智慧图书馆建设理论不完善在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理论层面设计的方案仍旧不够完善,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细节当中存在着不少缺陷。一方面不少研究人员难以真正地把控好“智慧图书馆概念”,对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理解仍旧停留于“智能型图书馆”建设的层面。智慧型与智能型在服务质量、服务范围和技术应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智慧型图书馆是基于智能型图书馆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不少研究人员在对智能型图书馆进行研究之后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设计,智能型图书馆的综合性建设方案较为缺乏。研究者的研究深度不够,对于智慧图书馆仅能提供出大致的预想方案,在一些细节规划上的理论研究较为缺乏,对相应技术所能够支撑的服务认识不清。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对于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蓝图认识不清。智慧图书馆在建设当中没有参考依据,设计只能基于现有的技术手段和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但是由于研究人员对于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领域、服务质量等认识较为模糊,在研究智慧图书馆建设理论时,缺乏相关的目标引导,导致研究内容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研究缺乏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