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8824802A(43)申请公布日2018.11.16(21)申请号201810580877.0(22)申请日2018.06.07(71)申请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地址430064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248号申请人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72)发明人潘春龙张万实魏小海陈思明李光辉张世杰浦东李富松王超孙长胜王旭(74)专利代理机构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代理人苏敏(51)Int.Cl.E04G11/28(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54)发明名称滑动抗倾斜装置及抗倾斜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动抗倾斜装置,包括四个滑轮组件和两个滑道,两个滑道分别安装于集成平台支撑架远离挂爪的两个支撑柱上,四个滑轮组件分别设于两侧滑道的上、下位置,每个滑轮组件均包括滑轮和固定架,固定架固定于集成平台支撑架远离挂爪的一侧,滑轮通过可调螺杆与固定架连接,滑轮卡接于所述滑道内。本发明通过调节螺纹拉杆,使集成平台支承架提升时其两侧的四个可调的滑轮组件通过滑轮与滑道的内壁挤压,组成下支承架提升回落过程中的滑动抗倾斜系统,可以更好地将下支承架与承力件贴合,提高下支承架提升过程中的稳定、安全性、可靠,从而从整体施工上节省工期。CN108824802ACN108824802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滑动抗倾斜装置,用于集成平台支撑架的提升,所述集成平台支撑架包括四个支撑柱,并在一侧设有挂爪,其特征在于,滑动抗倾斜装置包括四个滑轮组件和两个滑道,两个所述滑道分别安装于集成平台支撑架远离挂爪的两个支撑柱上,四个所述滑轮组件分别设于两侧滑道的上、下位置,每个所述滑轮组件均包括滑轮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于集成平台支撑架远离挂爪的一侧,所述滑轮通过可调螺杆与固定架连接,所述滑轮卡接于所述滑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抗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螺杆包括螺纹拉杆、压型弹簧、第一调节螺母、第二调节螺母和滑轮安装座,所述螺纹拉杆穿过固定架的上端并在远离滑道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螺母固定,第二调节螺母和压型弹簧分别套接于螺纹拉杆上,且所述压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架和第二调节螺母抵接,所述滑轮安装座设于螺纹拉杆靠近滑道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动抗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安装座包括六边形垫片、角钢和第一耳板,所述六边形垫片连接于螺纹拉杆靠近滑道的一端,并与所述螺纹拉杆垂直,所述第一耳板连接于六角形垫片靠近滑道的一面,并与六角形垫片垂直,用于连接所述滑轮,所述角钢连接于第一耳板和六角形垫片之间,以增加第一耳板的连接强度和结构稳定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动抗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底板、三角形钢板和第二耳板;所述底板固定于集成平台支撑架远离挂爪的一侧,所述第二耳板与底板互相垂直,所述第二耳板上设有用于螺纹拉杆穿过的长圆孔,所述三角形钢板连接于第二耳板和底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抗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采用槽钢制成,两个所述滑道的滑道口相背离。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滑动抗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的内宽与滑轮的直径大小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滑动抗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从集成平台支撑架的顶部向下延伸至最下端的转接立柱的下方。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动抗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的长度为8500mm。9.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滑动抗倾斜装置的抗倾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每个支撑点的集成平台支承架上,分别焊接好滑道和固定架;S2、将螺纹拉杆穿过第二耳板的长圆孔,螺纹拉杆远离滑道的一端通过第一调节螺母进行固定,另一端安装压型弹簧和第二调节螺母,使螺纹拉杆可以水平滑动;S3、在顶升初始阶段,在下支承架的位置,将滑轮置于滑道内,并通过螺母固定在第一耳板上。S4、滑轮固定之后,调整第一调节螺母进行紧固,使滑轮组件稳定可靠。2CN108824802A说明书1/3页滑动抗倾斜装置及抗倾斜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动抗倾斜装置及抗倾斜方法,用于集成平台支撑架沿建筑物的爬行面提升。背景技术[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不断出现,混凝土微凸承力模式的顶升模架系统(下文统一称“集成平台”)在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结构施工中不断得到青睐与应用,而在集成平台顶升过程中,由于支承架“头重脚轻”的构造形式,使其在被提升的过程中倾斜角度过大,由此将造成每次顶升作业中下支承架回落时最下排挂爪不能自动落入承力件对应的爪靴内,而需要人为将下支承架的下部向承力件一侧顶入,这就严重影响集成平台爬升效率。故如何通过完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