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028839A(43)申请公布日2018.12.18(21)申请号201810738550.1(22)申请日2018.07.02(71)申请人陈敏珍地址527200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平镇罗周围村(72)发明人陈敏珍(74)专利代理机构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6代理人陈思聪(51)Int.Cl.F26B11/12(2006.01)F26B23/06(2006.01)F26B25/02(2006.01)F26B25/04(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机械扰动式中药生产加工用干燥设备(57)摘要一种机械扰动式中药生产加工用干燥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底部布置有弧形导流坡道,所述壳体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安装座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侧中间处通过支撑架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支撑轴上固定连接有摆动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不完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带动移动板向左侧移动,此时对复位弹簧进行拉伸,而移动板会带动第一齿条移动,与第一齿条相啮合的扇形齿轮会绕支撑轴向右侧摆动;随着不完全齿轮的继续转动,不完全齿轮与第二齿条失去啮合,则移动板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向右侧移动,继而实现扇形齿轮的左摆。CN109028839ACN109028839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机械扰动式中药生产加工用干燥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底部布置有弧形导流坡道,所述壳体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安装座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侧中间处通过支撑架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支撑轴上固定连接有摆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机械扰动装置,所述摆动杆上侧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扇形齿轮上方设置有往复啮合装置,所述弧形导流坡道内部嵌设有加热电阻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扰动式中药生产加工用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扰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摆动杆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圆弧杆,所述圆弧杆下侧均匀布置有若干扰动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扰动式中药生产加工用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所在轴线、圆弧杆所在的轴线与弧形导流坡道所在的轴线相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机械扰动式中药生产加工用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凸起呈三棱锥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扰动式中药生产加工用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啮合装置包括两块竖直板,两块竖直板之间架设有移动板,移动板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且左侧的挡板与左侧竖直板之间的移动板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移动板下侧设置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扇形齿轮相啮合;两块竖直板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水平板,水平板中间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一端与第二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不完全齿轮,所述移动板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不完全齿轮相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械扰动式中药生产加工用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完全齿轮上布置有一半的轮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械扰动式中药生产加工用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为拉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扰动式中药生产加工用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中间处开设有通孔,摆动杆穿过通孔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机械扰动式中药生产加工用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排料通道,排料通道上设置有阀门。2CN109028839A说明书1/4页一种机械扰动式中药生产加工用干燥设备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干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扰动式中药生产加工用干燥设备。背景技术[0002]中药(TCM)主要起源于中国,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