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228425A(43)申请公布日2019.01.18(21)申请号201811310579.6(22)申请日2018.11.06(71)申请人江苏贝尔光电有限公司地址224000江苏省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漓江路66号(72)发明人陈方山(51)Int.Cl.B29D11/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透镜模具支架(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镜模具支架,主要包括模具,模具底部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底座、转盘、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架和放置架,底座顶部设置有转盘,转盘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顶部均设置有转轴,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相对设置,放置架设置在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之间,放置架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与转轴连接,放置架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放置凹槽,放置架一端设置有紧固机构,模具设置在放置凹槽内部,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便捷,能够实现单人化作业,同时又能够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在翻转模具时,还能够有效确保上下模组的牢固性。CN109228425ACN109228425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透镜模具支架,包括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底部设置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包括底座(4)、转盘(5)、第一连接架(6)、第二连接架(7)和放置架(8),所述底座(4)顶部设置有转盘(5),所述转盘(5)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架(6)和所述第二连接架(7),所述第一连接架(6)和所述第二连接架(7)顶部均设置有转轴(9),且所述第一连接架(6)和所述第二连接架(7)相对设置,所述放置架(8)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架(6)和所述第二连接架(7)之间,并且所述放置架(8)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10)与所述转轴(9)连接,且所述连接杆(10)为三角形,所述放置架(8)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放置凹槽(11),所述放置架(8)一端设置有紧固机构(12),且所述模具(1)设置在所述放置凹槽(11)内部,所述述第一连接架(6)和所述第二连接架(7)顶部还设置有支撑板(13),且所述支撑板(13)两端均与所述转轴(9)连接,并且所述支撑板(13)上螺栓孔,还设置有螺栓(14),且所述螺栓(14)贯穿所述螺栓孔,并且所述螺栓(14)与所述螺栓孔铰接,所述螺栓(14)顶部设置有调节手轮(15),所述螺栓(14)底部设置有压板(16),且所述压板(16)位于所述模具(1)上方,所述转盘(5)包括上转盘(17)、下转盘(18)和平面轴承(19),所述上转盘(17)下端面设有第一凸起(20),所述下转盘(18)上端面设有第二凸起(21),所述第一凸起(20)和所述第二凸起(21)正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凸起(20)和所述第二凸起(21)之间通过所述平面轴承(19)连接,所述上转盘(17)上均匀设置有过穿孔(22),所述下转盘(18)上均匀设置有对接孔(23),且所述对接孔(22)与所述过穿孔(23)垂直对应,所述紧固机构(12)包括固定环(24)、连接臂(25)和弹簧(26),所述固定环(24)一端与所述放置架(8)连接,所述连接臂(25)依次贯穿所述固定环(24)和所述弹簧(25),且所述连接臂(25)上设置有第一压板(28)和第二压板(27),所述第一压板(28)设置在所述固定环(24)上方,所述第二压板(27)设置在所述固定环(24)下方,所述弹簧(26)顶部与所述固定环(24)底部连接,所述弹簧(26)底部与所述第二压板(27)顶部连接,所述连接臂(25)顶部设置有拉手(29),所述连接臂(25)底部贯穿所述过穿孔(22)设置在所述对接孔(23)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镜模具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3)底部设置有滑轮(30),且所述滑轮(30)设置在紧固机构(12)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镜模具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8)另一端设置有起吊孔(2),还设置连接绳,且所述连接绳一端绑缚在所述第一连接架(6)上,并且所述连接绳另一端穿插所述滑轮(30)与所述起吊孔(2)连接。2CN109228425A说明书1/3页一种透镜模具支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支撑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透镜模具支架。背景技术[0002]现有的透镜模具支架使用不够稳固,同时拆卸更换和修补模具时难度较大,且费时费力,以及调节模座工作角度难度大,不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要求,同时为了使模具内腔与外壁均匀受热,需要将成型模具做90°的翻转,将模具内腔开口对准热压罐内进风口,从而提高其在热压罐环境下的温升均匀性及温升速率,然而,传统的在翻转需要多人协同作业,以及翻转时又得确保上模组不能与下模组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