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戏曲的文学史意义-《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序.pdf
努力****晓骞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相关资料
当代戏曲的文学史意义-《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序.pdf
中国当代文学史.doc
第二章诗歌创作大陆当代诗歌发展的第一个时期:1949——1962年。颂歌是这一个时期的主旋律。政治抒情诗:1950年,石方禹《和平的最强音》;1954年,邵燕祥《我爱我们的土地》;1955年,郭小川《致青年公民》、《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1956年,贺敬之《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政治抒情诗的特点:1、思想内容上强烈的政治性,以及对诗的政治能力的强调。2、政治抒情诗的艺术结构往往表现为观念演绎的形态。3、重视情感效应。贺敬之诗歌的特点:1、极其重视诗歌的时代性,紧跟时代和社会
《中国当代文学史》.ppt
中国当代文学史绪论一、什么是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的三种对象和三个层面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分期第二种分法第三种分法当代文学概观第二章十七年文学事件与文艺思想的论争(1949年—1966年一、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二、第二次文代会的召开(1953年9月23日—10月6日,北京第二节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社论的要点有——第三节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一、红学派——“红学”指的是研究《红楼梦》的专门学问。“红学”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放的《八旗画录》。有旧
中国当代文学史.doc
中国当代文学史一、当代文学的分期以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为标志,形成不同阶段的文学特点第一阶段:1949年—1966年史称“十七年文学”。延续延安文艺和解放区文艺的方针和政策。实用理性和狂热的政治激情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普遍应用。自觉强调文学创作的政治目的性和政治狂热性。五四传统依旧存在,形成潜在的对抗。第二阶段:1966年—1976年史称“文革文学”。虽然和十七年文学有相似的地方,但在性质上有明显的区别。“阴谋文化”的渗透,对十七年文学的彻底否定使文革文学呈现出“文化专制”“
中国当代文学史.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