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南国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姓名:陈楠学号:1340414102_班级:2013级市场营销(创业管理)班指导教师:吴新玲开题时间:2016年11月11日教务处制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吉利汽车品牌营销策略研究一、选题依据(包括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一)研究目的我国的汽车工业相比于世界发达国家,行业起步的比较晚,我国汽车工业的历史是从1953年7月15日正式开始挥笔的。虽然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09年我国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销国了。但是由于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自主品牌的生产可谓难之又难,但是随着我国自主品牌的不断创新,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的信任度也与日俱增。吉利汽车作为我国著名的自主品牌,掌握诸多汽车制造核心技术,而且其在国际市场上成功收购沃尔沃及DSI,其发展的经营状况让所有的中国消费者关注而认可。但是另一方面,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为激烈的,吉利汽车怎么样去发展,如何去营销任然存在诸多的难题和未解决的方面,在如此背景之下,如何完善吉利企业的销售策略将是吉利企业突破自身瓶颈进行优势发展的重要根基。(二)研究意义汽车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保护下,这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所以在品牌形象、市场营销、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等方面仍然与世界知名品牌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对吉利汽车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旨在为我国自主品牌和吉利汽车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自1950年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提出“品牌”这一概念以来,国外对有关品牌方面的理论和应用就层出不穷。不同的研究学者和市场管理实践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论思维对企业的品牌营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不同国家汽车产业的现状分析,主要汽车发展强国学者都深入性的对汽车品牌营销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主要的研究观点如下:1.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howells(2002)提出,汽车制造企业在品牌营销时要将汽车产品和相关服务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营销的整体或在不同时间段里将服务项目附在汽车产品里进行销售。也就是说,汽车企业在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不仅仅只是重视产品的质量和销售,还要把相关服务和售后服务捆绑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为顾客解决一切后顾之忧。PhiPatton(2002)阐述了汽车产品功能、品牌识别、产品质量和品牌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在汽车品牌营销中的作用,认为当消费者对汽车产品评价很高时,就会把这种信任转移到与产品相关联的品牌上去;而良好的品牌标识能够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如宝马、奔驰等品牌标识与其品牌定位就很贴切和吻合;而汽车品牌文化能否让消费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联想,也决定了汽车品牌形象力的好坏KarenW.Miller(2007)认为,消费者的个性和品牌的个性对零售汽车品牌购买都具有很强的、独立的积极影响,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个性会对消费者的选择产生影响,消费者在购买一个产品时,会考虑该产品品牌个性与自己的个性是否相匹配,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一个体现自己的个性品牌,而且会选择品牌个性不断提升的产品,因此,对于品牌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良好的品牌个性的形成,品牌个性是指一系列与品牌相关联的人性化特点,品牌形象的作用则是提供品牌个性描述性的概述,当一个品牌保持极高的消费者个性偏好,实际上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时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总之,消费者的文化取向在影响他们的自我感知和品牌个性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因此,作者认为营销管理人员必须战略性地定位自己的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体验到情感利益的载体,从而培养更强的品牌标识杨真珍(2012)认为,韩国汽车生产企业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依然保持自己的发展特色和民族精神。韩国汽车产业形成自主开发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引进和消化外来技术,把各国汽车的顶级技术与国产车型相结合是韩国汽车发展的值得借鉴的经验。中国在引进国外技术时则注重技术的引进,不重视消化吸收和创新,导致最终难以实现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创新。ThomasTanTsuWee(2003)认为,目前,在德国汽车消费市场上,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很大程度受内在需要寻求独特性的影响,而且产品满足这种独特性需求的程度可以被视为一种额外的产品特性。因此,作者认为在德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可以实施差异化战略,以满足消费者的对汽车产品的不同需求。2.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国内,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于建国初,自2004年,研究才较多地涉及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一方面,国内学者深刻认识到自主品牌汽车的重要性,纷纷鼓励支持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如杨东进(2005)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失败教训,认为自主品牌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的脊梁。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