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联读品练板块教学例说 第 四 中 学 李晓丽 联读品练板块教学例说 李晓丽 《天净沙·秋思》是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最后一首词,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学形式,而且这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写景的词。 新大纲在强调语文的文学性的同时,尤为推崇古典诗词。这是因为古典诗词不仅能体现新大纲强调的“美感、积累、熏陶、感悟”,而且还在于“性情的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最好的凭借就是诗歌”。新教材在强调诗歌的背诵默写之外,更强调指点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通过教授陶冶学生性情,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用新的教学方法教新教材。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本着教给他们一定的赏析诗词的方法,让他们在感情地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达到如醉如痴的境界。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程序,采用“联、读、品、练”的四大板块进行教学。 联 联即由此及佊的一种思维方式,因为学生首次接触词这种文体,所以如何赏析便成了关键。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变被动听为积极探索,,一上课,我并不急于导入新课,而是通过诗的赏析,让学生掌握方法进而达到学习词的目的。于是,先播放《红楼梦》中《秋窗秋雨夕》诗歌:“秋风秋雨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并配以落叶秋景图,再展示秋日晴空飞鹤图,配以刘禹锡的《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然后,显示落叶秋景图与秋日晴空飞鹤图的组合。问:“为什么同季节,给诗人以不同的感受,或什么不同的诗人只会注重秋的不同角度而不是全景呢? 由此,启发学生不同的景物给人不同的感受,而人的不同感受又影响着他对景物的取舍与观赏角度,悲伤时不会注意热闹欢快的场面,高兴时又会忽略沉郁凄凉的景象。即情由景生,景随情化,让学生掌握了学习诗词中景与情的关系,从而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再加上顺势引导,马致远写《天净沙·秋思》时,又选择了怎样的景物,他的感受又是如何呢?引出了所学内容,并达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 二、读 朗读是文学感知的第一步,也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诗歌尤其如此,而且诗歌最初是配乐演奏的,本身的节奏感非常强,通过朗读使学生有的放矢,逐层深入地感知词的过程,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重音、停顿、语气等,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抽查朗读,纠正其错误,最后齐声朗读,再播放配乐朗诵。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初步领略了这首词的意境,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也为背诵打下了基础。 品 诵读只是一种浅层的直觉阅读,在此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品”,即咬文嚼字,品味语言,走入意境。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注意《天净沙·秋思》中选取了秋景中的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词中用了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但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而他又为何选择了这样一幅画面,又意图表达怎样的情怀呢?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境界。他们便纷纷描绘了在他们头脑中呈现的画面,并自然地揭示了情:断肠人在天涯,可看出他的乡愁是何等凝重。正印证了古人所说的“凡景语,皆情语”这句话。 四、练 为了测试一下他们本节课的效果,我让学生做了一个练习:将“月光、笛声”这两种景物联系起来,描绘一幅画面,并融入自己的感情,辅以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学以致用,既是赏析课,又是作文指导课,思维发散课。 就这样,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我们愉快地结束了对《天净沙·秋思》的学习。 作者简介:李晓丽(1978-),女(汉族),陕西省靖边县人。1996年毕业于陕西省电大中文系,同年在靖边四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至今,曾发表论文《语文课的设计美》、《美文鉴赏三部曲》《“读”当其冲》、《千法万法“读”当先》等文章,并在由中央教学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所办的校刊《黄土情》,获最佳编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