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生物教科书人文价值取向研究综述TheLiteratureReviewofHumanisticValueOrientationaboutSeniorHighSchoolBiologyTextbooks邓过房(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广东中山528454)摘要随着新一轮的生物课程改革的推进,生物新课程价值问题成为改革关注的焦点,生物教科书如何体现这一新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从人文价值取向等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关于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成果综述和对我国高中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关键词教科书人文价值取向研究综述1前言1999年,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要性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结合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使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渗透[1]。2003年,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培养目标中也提出,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等[2]。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教育实践中的融合[3]。我国传统课程中的问题、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都是没能体现科学与人文整合的结果。显然,整合的根本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整合,这是生物教育乃至整个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4]。随着新一轮的生物课程改革的推进,生物新课程价值问题成为改革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的大背景下,生物教科书如何体现这一新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关注。2核心概念界定2.1教材与教科书的概念界定教材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界定是指教师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包括教师教学参考书、学生活动报告册、挂图、投影片、音像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等[5],英文用materials表示;狭义的定义是指“教科书”,即英文的coursebook或textbook,那么,什么是教科书?习惯上人们把教科书就称为“课本”,表示它是学校教学的根本,即学校用以进行教学和考核学生学习的根本[6]。2.2人文价值取向的概念界定所谓“价值取向(valueorientation)”是指影响个人或团体对事物所作判断及行为选择的组织化、内在化了的、稳定的理念[7]。孟建伟教授认为,对人文价值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理解,基本上将人文价值局限在价值客体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范围内;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将人文价值理解为价值客体对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的意义和价值[8]。3国内外关于本论题的研究进展教科书的分析热潮大致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日本的许多学者在此领域中建树颇丰。我国台湾和大陆也有相关学者在这方面获得了相应的成果。下面便从国外和国内两个维度分别进行综述与评价。3.1国外研究现状1859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开创了教科书的价值研究的哲学思路,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叶,美国的谢弗曾对美国的教科书进行分析。谢弗在《学校研究》1965年秋季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反省、价值标准和社会学科教科书”的论文,对93本美国教科书作了研究分析。他使用频率统计和内容分析法对这93本教科书的内容进行研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教育政策研究系教授迈克·阿普尔(MichaelApple),在《意识形态与课程》一书中,提出对教材的分析理论框架。[11]他建立的这个分析框架对以后的教科书价值取向分析方面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提出的“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也成为后世课程研究的重大问题。从此以后,世界各国的学者开始对各种教科书进行具体而细致的分析,从而使教科书的价值取向分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1979年,安扬(J.Anyon)在《哈佛教育评论》里发表了一篇题为“意识形态与美国历史教科书”(IdeologyandUnitedStatesHistoryTestbook)的论文,对美国中学的历史教科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她采用了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经济团体、工会、课程与社会利益这5个指标分析美国的历史教科书。他们建立的分析框架以及他们对教科书的具体分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为有用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思路。3.2国内研究现状3.2.1台湾方面研究现状台湾方面,詹棣梁、陈伯璋、欧用生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初学者翻译西方国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关注教科书价值分析方面的研究问题[15]。其中,詹栋梁先生在《教科书与意识形态》一书中,探讨了三个问题:1)意识形态的意义;2)教科书的编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3)结构分析。陈伯璋先生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课程学者,他的《潜在课程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公司,1985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