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前郭县八郎小学赵胜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的统一,教师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不能替代学生的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方式,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呢?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它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内在动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创设带有探究因素的情境,把问题蕴含在情境之中,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一)揭示矛盾、设疑生趣在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生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难置疑,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教《循环小数》时,出示两组题:(1)1.5÷0.25,13÷0.13;(2)10÷3,7.1÷11。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这样以“障”造成“悬念,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二)创造悬念,引发兴趣思源于疑,有了疑才能引发学生去思考、探究,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好胜心,产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例如教学“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都能迅速地说出他能否被2、3、5整除,并通过学生计算证实老师的判断是否正确的,学生感到很新奇,于是会自觉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来。(三)故事导入,诱发兴趣小学生对故事有着惊人的魅力,故事导入,容易唤起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如何确定分数单位“1”一节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唐僧师徒四人来到女儿国,他们口渴的要命,这时来了个卖西瓜的,他们买了个大西瓜。唐僧说:“现在我们四人把这个西瓜分吃了,先把这个西瓜的1/4给八戒,余下的1/3给悟空,再剩下的我和悟净平均分了吃,大家看行不行?”猪八戒不高兴地说:“给我1/4,给猴哥1/3,不合理。”悟空说:“师傅哪里做的不合理?你个呆子,好好算算。”同学们,到底师傅分的合不合理?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中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想探究个究竟。(四)借用实物,多媒体,游戏等培养兴趣直观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24时记时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配以动画,录像,声音,文字,计算机随机出题,12时与24时计时法的换算,时钟转动与线段计时同步延伸运动等等,将这堂课上得有声有色。一道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计算坐火车从长春出发,途径四平,沈阳,唐山到达北京所花的时间,计算机屏幕上同时展示了火车运行的动态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进入高潮。二、注重启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水平由于受到能力强弱,对已掌握知识多少以及努力程度,部分学生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教师要有耐心,善于诱导,不可包办代替,给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动脑思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自信心。三、创设条件,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教学特点出发,千方百计地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中自主探究。努力树立一种以动手活动促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观察、类比、想象等,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这也是我国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滞后问题。(二)多给学生创设讨论的机会,使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得到探究。所谓的理越辩越明,在交流讨论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交换意见,取长补短,教师给足学生思考、计算、操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有独到见解的,教师要及时表扬,激发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四、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教师不可让学生没目标,没方向盲目探究,教师一定给出探究的方向,要求学生达到什么目的。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一节时,教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凑,会拼成什么样的图形?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在拼成的图形中,找出哪些图形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根据这个图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