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中气候与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节课“南北气温的差异”体现了气温作为气候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三)课标要求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分布地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逐步学会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分析不同温度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四)教学重点分析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的前提和基础。2一月0°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一月0°C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了解0°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对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有很大帮助。3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不同温度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育理念。这部分知识的探究既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五)教学难点分析1对“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能力。首先在世界地理课程学习中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世界气温分布图“但对“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仍然存在难度。掌握了等温线图的判读可以迁移到等降水量图的判读以及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过程中。其次因为学生对“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的掌握不牢固所以“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判读也是教学的难点。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因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既受我国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分布的影响又受到冬季风的影响。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并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观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3)通过对温度带划分的学习了解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组阅读和分析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图)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等温线图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从等温线图中获取有用信息从而分析、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利用已有资料和知识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2)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指导学生根据图例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名称和主要分布地区并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分析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二说教法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使用情景导入法读图、观察、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并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三说学法读图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会并掌握等温线分布图和温度带分布图的读图方法。)估值法联系法(温故知新)合作探究法(仔细、认真、懂得分享)(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在图上、书上标注要点和重点)四说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学习新课(32分钟)读图比较、观察认识规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课堂小结(2分钟)(8分钟)(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法:家住天津的芳芳同学打算利用寒暑假去哈尔滨和海口探亲:去哈尔滨看一看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姐;去海口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叙一叙。但是芳芳犯了难:听说哈尔滨很冷海口很热不知什麽时候去哪个地方好?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要学到的知识一起给芳芳同学帮忙出谋划策!(设计依据: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外出探亲时从目的地的舒适度出发进行选择出行地点”来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营造出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同时为后面的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悬念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读图、观察、比较认识规律.导入本节课的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