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出色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最高峰,给后世训斥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一样类型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经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丑恶形象。全书中心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极端虚伪、恶劣社会习气,成功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十八世纪中国社会风俗画。概括故事内容划分层次结合1-2段说说中举前范进家境怎样?结合3-12段内容,说说中举后范进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巨大改变?胡屠户:语言、动作、贺礼嫌贫爱富,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几十年寒窗苦读,现今金榜题名,面对这一重大人生转折,范进自己又有哪些改变?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喜极发疯过程?第一层写昏厥。第三层写跌倒。课文写范进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制度。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施了1300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制度,共分四级:童试(也叫童生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科举是分科举人意思。明清两代科举制基本相同。清代要求: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论年纪大小),经过童试被录用入县学称秀才,也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等,这是得功名起点。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考试时间在秋季。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为亚元。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用。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用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科举考试实际上是由下而上层层考试。科举考试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许越轨半步,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加之参考人数多,入选者少,官场黑暗,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奴隶,成了科举制度受害者。作品主题归纳鲁迅语:●喜剧是把无价值东西撕开给人看;●悲剧是把有价值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1、利用夸大手法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自打嘴巴;2、揭露了当初读书人热衷功名丑恶灵魂和趋炎附势市侩嘴脸;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悲剧1、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试中,是范进人生悲剧;2、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其独立人格和自由灵魂,是国家民族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