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2778731A(43)申请公布日2021.05.11(21)申请号202011560358.1C08L51/04(2006.01)(22)申请日2020.12.25C08K7/14(2006.01)C08K13/04(2006.01)(71)申请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510663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科丰路33号申请人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72)发明人李欣达黄险波叶南飚季得运余朦山王琪薛飞孙付宇缪启龙李文龙(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53代理人伍嘉陵黄烁(51)Int.Cl.C08L69/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54)发明名称一种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聚碳酸酯A80份;支化聚碳酸酯10‑60份;含端基抗冲改性剂1‑10份;玻璃纤维10‑100份。本发明的抗异响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具有抗异响、耐热老化的优势,尤其适用于车载材料的制备。CN112778731ACN11277873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线性聚碳酸酯80份;支化聚碳酸酯10‑60份;含端基抗冲改性剂1‑10份;玻璃纤维10‑10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端基抗冲改性剂选自以马来酸酐基团或者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环氧基团作为支链接枝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优选的,所述的含端基抗冲改性剂为马来酸酐作为支链接枝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端基抗冲改性剂中,支链占含端基抗冲改性剂的含量为2‑6mol%,优选的,所述的含端基抗冲改性剂支链含量为3‑5mo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性聚碳酸酯为双酚A型,其重均分子量为20000‑300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化聚碳酸酯的支化度为3‑12;优选的,所述的支化聚碳酸酯的支化度为4‑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化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7000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还包括0‑2份的抗氧剂、润滑剂。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除玻璃纤维外的其他组分混合均匀,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玻璃纤维通过螺杆后段侧喂料输送的方式进入螺杆,螺杆的进料输送段温度为200‑220℃、核心塑化段温度为230‑250℃、后均化挤出段温度为240‑260℃,螺杆转速为300‑700rpm。9.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汽车零部件。2CN112778731A说明书1/5页一种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背景技术[0002]轻量化是当今制造业的核心发展趋势之一,而“以塑代钢”的选材理念和原则已成为行业内的共识,以塑代钢不仅可以大幅降低零件重量,减少能源消耗,还具有成型便利、吸收碰撞能量保护使用者、防锈抗腐蚀等诸多优点。聚碳酸酯(英文名Polycarbonate,简称PC),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无定性非结晶型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其具有高耐热、高强度、高韧性、优异的电绝缘性以及尺寸稳定性及耐化学腐蚀性,还具有易增强、自熄、无毒、易着色、抗震等其他优异性能。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材料由于在机械性能、电气特性、燃烧特性、尺寸稳定性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电动工具、办公家电以及汽车零件等领域。[0003]近些年来,汽车行业对车内异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由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材料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多为骨架件,一般都是与周边金属部件和其它塑料件连接组装的,在行车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整震动或车辆急起急停所造成的相互挤压和摩擦,非常容易使零件出现“嘎吱声”异响,长期在此噪音环境下,会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和乘客的驾乘体验和身心健康,大大降低行车品质。通常会采用增加橡胶垫、涂抹油脂、双色注塑或粘贴毛毡来降低震动摩擦,从而减少噪音异响,但是这些措施不仅增加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也增加了生产工序,从而延长了生产周期。[0004]专利CN1051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