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效课堂中教师角色转变的浅谈睢宁县城北中学邱旭一:教师要虚心继续做“学生”没有高素质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效课堂,高素质的教师是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的教育技术,努力追求多元化的继续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永远做好学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和拓展地理课程知识,才能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技术;也才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教师应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开发利用,参与网络教育和学习;积极参加科际间听课、评课、等活动,……。二:教师应是高效课堂的组织者课堂教学学习目标的制定及展示、课堂教学任务的分解、学生合作小组的划分、答疑解惑等等环节,都要靠教师全方位、细致周密的考虑和设计、组织。只有课堂学生组织的有序,课堂上各项活动也才能有序、有效进行;课堂教学任务也才能得以顺利完成。但教师绝不是高高在上的发令者和指挥官,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三:教师应是高效课堂的促进者课堂效益的高低,教师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低估的。1:教师能促进学生按课标去有针对性读书。2:教师能按学生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把他(她)们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合理分解学习任务。并能促进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积极思考、合作讨论等3:促进学生课堂上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发现问题,。一方面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4:能督促学生养成每堂课都要写课堂小结或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四:教师应是高效课堂的指导者“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课堂教学效益高低与学生课堂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又与老师引导密不可分的。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备铃响后,教师到达教室后,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预习新课、或复习回顾已学过内容。再如地理课上,教师可以要求每一位学生通过查阅地图,把地理事物落实到图上,并通过识图训练,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上老师的点拨、答疑、解难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老师要会指导。1:问题卡壳时,给予启发式指导2:问题偏向时,给予规范性指导3:问题错误时,给予科学性指导4:问题混乱时,给予点拨性指导5:问题深入时,给予递进式、发展性指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适时点拨、有效指导,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五: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保持积极进取心态,也才能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好学”到“我乐学”的转变;但教师在肯定学生好的同时,也不要一味鼓励,要适时指出不足,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前提下,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教师的诸多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者”。这一角色成功扮演了,教师才能走进学生中间,也才能洞悉他(她)们内心奥秘。学生也才会把自己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问题向你倾诉。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和谐了,师生才能愉悦相处,也才能协作共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家长代言人”、“严格管理者”、“知识传授者”等角色。七:学生不只是知识的容器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传道授业解惑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但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包讲,不能变为一言堂,学生不能只做听客和旁观者,教师不能把学生只看作是知识的容器。教师应该转变由“教”变“导”,不要太在乎自己讲多少,关键是学生学到多少、掌握多少、能力得到提高多少。“教学有术,诱导有法”,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主体,只有主体参与了,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开展,教学效果也才能提高。八: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做共同发展的合作者课堂教学活动是双向的,只有老师动,没有学生参与,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如只有学生参与,没有教师组织、指导,课堂可能犹如一盘散沙。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活动,师生积极相互配合、互动,通过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利于教学相长。九:教师要转变评价模式切实转变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评价模式。1:首先教师要转变评价理念,对学生评价,不能只注重学习结果,要把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重,甚至学习态度也要考虑。教师要多采用激励的语言,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当然也要不失时机引导他(她)们,指出不足。2: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的开放性。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也应参与,学生可以先自评,学生之间也可互评。教师应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十:教师的知识来源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