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实施综合强化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实施综合强化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是搜集和积攒一定数量与质量的材料。不知道小伙伴们都准备好了没呢?在这里小编直接给大家带来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强化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IFG的体检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进行个体化的综合强化干预方案,如饮食指导、体育锻炼指导、生活方式指导等等,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重和空腹血糖及健康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对于疾病的认知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饮酒行为、吸烟行为、饮食习惯及运动习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体重、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均呈显著性下降,且下降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G人群实施综合强化干预,不仅可以将患者的体重、空腹血糖和血脂降低,同时对于疾病认知率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综合强化干预;空腹血糖受损;临床效果IFG是一组因代谢异常并可能转为糖尿病的中间阶段,是糖尿病前期的一种类型。此阶段为可逆阶段,了解和研究此阶段的病理及临床特征,干预其进展,即可延缓糖尿病的发生,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同时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也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对本院体检中心筛查出的100例IFG患者进行综合强化干预,并对干预结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体检中心2012年8月~2013年9月100例IFG体检人群资料,IFG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6.1~7.0mmol/L,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48.2±12.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即对患者进行单纯的普通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干预的基础上临床营养科的营养医师对患者实施综合强化干预,具体包括:①将糖尿病的相关防治知识以及保健知识宣传手册进行发放。②定期对患者开展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讲座,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并加深患者对IFG的认识。③对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科学饮食方案,食谱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平衡膳食及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原则进行制定,合理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总热量按25~30kCal/(kg・d)供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占总热量的15%~20%、25%~30%、50%~60%。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身高、体重及其他检验指标。每日饮食做到粗细搭配、低盐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且定时、定量,叮嘱患者尽量按照食谱进餐,并做好记录。④运动疗法:患者在原有日常规律运动的基础上,每日增加有氧运动40~50min,如快走、慢跑、跳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运动5d。运动强度以运动时脉率达到(170-年龄)/min为宜[2]。随访半年,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体重、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疾病认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之前的平均体重、空腹血糖以及甘油三酯平均含量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而观察组干预后的平均体重、空腹血糖以及甘油三酯平均含量呈显著性下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认知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比较,观察组认知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的饮酒行为、吸烟行为、饮食习惯及运动习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伴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为了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生活,做好糖尿病疾病的预防是关键。而IFG是糖尿病前期的一种类型,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转化为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同时,处于此血糖水平的人群心血管病风险增加。陈思羽等[3]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与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