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前预备]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从秦朝到汉朝统治阶级对治国思想的调整。法家思想在秦有深厚的传统从商鞅到秦始皇一百多年秦都是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严刑峻法高压政策是导致秦朝统治残暴的基本原因之一而秦朝正是因为统治残暴灭亡这个教训十分深刻。因此西汉王朝建立后重新选择治国思想。西汉初期比较推崇道家思想虽然儒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采用但是道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实践表明道家主张无为比较消极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面临着一系列影响统治稳定的问题要求统治者要有所作为同时汉武帝作为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和道家无为主张格格不入因此选择了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汉武帝之所以独尊儒术首先是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第二儒家主张“仁”以德治民有利于缓和当时比较尖锐的阶级矛盾;第三儒家重视教育和人才符合当时汉武帝为加强统治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政策。汉朝的儒家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比较从价值观、基本内容特别是哲学思想有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有着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汉朝的儒家学派追逐名利逐步成为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在哲学上没有明显的唯心倾向有的还有唯物主义倾向如荀子就提出了不少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而从董仲舒开始儒家思想出现了神秘化神学化的倾向唯心主义成为儒家哲学的主流思想。当然汉朝的儒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也有所发挥和发展如董仲舒就进一步发挥了仁政的思想提出“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和国家对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的主张。秦始皇和汉武帝都重视加强思想控制但具体做法、措施有很大不同因此效果就有很大区别。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早期曾经以“世官制”为主。汉武帝时期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隋唐时期更完备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开始实行。使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更全面地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课堂同步]一单项选择题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A完全一致B正好相反C压迫限制D大力推崇“举贤良对策”是下列哪位统治者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A秦始皇B汉文帝C汉高祖D汉武帝3.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受到汉武帝的推崇主要是因为它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加强民族关系C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D有利于文化教体的发展4.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挥不包括以下内容A“君权神授”B“节用而爱人”C“天人感应”D“天人合一”[课后巩固]一.选择题1.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的措施不包括A举贤良对策B兴办太学C设五经博士D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2.董仲舒所提倡的“三纲”是指①“君为臣纲”②“父为子纲”③“夫为妻纲”④孝为“天经”“地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春秋繁露》材料二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反应)春秋夏冬之类也。——《为人者天》材料三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深察名号》(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不得照抄原文。(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思想不得照抄原文。(3)综合三则材料概述作者的基本思想。[提速训练]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措施的异同。[选科准备]概述儒家思想从产生到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过程。[课堂同步]选择题1B2D3C4B[课后巩固]1A2A3.(1)天是至高无上的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天的意志。(2)人是天根据自己的特征创造出来的所以“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天是主宰一切的皇帝是天的儿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人们必须服从天的安排。董仲舒以“君权神授”来论证封建专制统治的合法性。[提速训练]秦始皇采取的是简单化的高压政策“焚书坑儒”摧残文化迫害知识分子因此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可言;而汉武帝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的引导的方法兴办太学重用经过儒学教育的读书人在一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