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宗教文明与社会和谐发展一般而言在不同发展阶段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不同的所以在改革的不同阶段需要解决的重点任务也是不同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物质建设与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就巨大。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出现了一定的荒漠化现象而这种荒漠化的精神状态对我国进一步的物质建设和制度建设构成了严重制约。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加强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而宗教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建设人们的精神家园是有积极意义的。中共中央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积极利用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类文明建设应当是综合、协调的其中理应包含宗教文明人类文明主要包括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三者是一个有机体。物质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制度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的灵魂。物质文明是人类文明建设的目的之一而发达的物质文明是促进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支撑。制度文明主要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秩序和保障而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是建设制度文明的一个重要基础和条件。若人类文明只有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而没有精神文明这种文明就是一种野蛮的文明;若人类只剩下精神文明而没有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这种文明就只能是一种原始社会性质的文明。因此建设人类文明必须要将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协调推进否则人类文明的建设就是不完整和不健康的社会发展就是不和谐的。宗教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建设中应将宗教文明建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与其他文明建设一起有机推进协调发展。宗教文明是宗教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对于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学术界主要有3种观点。一种观点是文化等同于文明如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就广义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合的丛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所获得的全部能力和习惯。另一种观点是文化和文明是属性不同的两个部分即文明是物质文化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文化包括人的价值、信仰、道德、理想、艺术等因素而文明仅包括技术、技巧和物质的因素。最后一种观点也是目前得到较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是文化包括文明。这种观点认为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文明是在文字出现、城市形成和社会分工之后形成的。尤其在历史学和考古学界学者们普遍认为文明是较高的文化发展阶段。在这里笔者也认同这一观点。既然文明被界定为文化中的积极成分那么宗教文明就是指宗教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既然是积极成分我们就应借鉴和建设因为这符合吸收一切文化中积极的因素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因此对于宗教文化我们倡导区别对待的态度去粗取精建设宗教文明而非一概吸收。封建迷信不是宗教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在英语中“宗教”一词(religion)的拉丁词源为religio意为“有限者与无限者的结合”而“迷信”(superstition)一词的拉丁词源为superstare意为“凌驾于某物之上”。所以迷信从一开始就不是宗教。张树卿在《宗教与迷信》一文中认为宗教与迷信的区别有三:第一宗教是经过理论化、系统化的唯心主义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完整而系统的教义、固定的经典、明确的礼仪形式有教主和明确的崇拜对象。而迷信则没有系统的理论和经典也没有统一的领导者。迷信只是某人应某事的一时之需对未来、吉凶、求职升学等作出预测而这种预测缺乏科学根据。第二宗教是有组织的信仰和活动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下宗教信仰以及合法的宗教活动受宪法和法律法规的保护。迷信则不具备统一的组织和信仰不受宪法和法律法规的保护。第三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即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而迷信则只有消极的一面。在此笔者认为我们建设宗教文明就是要发挥宗教所体现出的积极社会功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宗教文明与唯物主义不矛盾首先建设宗教文明符合唯物主义存在第一的观点。唯物主义认为存在第一意识第二。而存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确定性的存在一种是不确定性的存在。对于确定性的存在我们应尊重客观规律;对于不确定性的存在我们应提倡敬畏意识这也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否则就是真正的盲目。其次建设宗教文明符合唯物主义实践第一的观点。在治疗人的肉体疾病的药物中许多的特性实质是人们并不了解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在治疗疾病时的应用因为这些药物在长期的实践中证明对人的疾病治疗是有效的。同样在治疗人的精神疾病的菜单中也应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凡是在长期的实践中证明有利于人的精神健康与和谐的就应当选择加以利用而非排斥。在宗教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