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以《中国史料学》为例谈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摘要:史料,是研究和编纂历史的材料,历史研究必须以史料为依据。故史料学在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认为,要上好《中国史料学》,需要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继承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等。关键词:高校;历史教学;史料学;创新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提倡及实践的思想。“‘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通过对学生准确、全面的了解,各依其长、兼据其短,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所长,克服所短,抑或扬长避短,取得应有的进步。”[1]也就是说,面对教育对象,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业余爱好等根本面要做到“心里有数”。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本科班具有生源多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高考成绩在二本线以上,学习方法较依赖中学时期的填鸭式教育,很少阅读过竖版、繁体字的点校本古籍,对历史的理解更多来自中学历史课本并受到影视剧、文学作品及网络论坛的影响,业余时间和当代“90后”一样比较喜爱网络及等特点。作为教师,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教学,以求“对症下药”。大学生刚从中学迈入高校大门,受中学时代“填鸭式”教育影响较大,这个“根本盘”就决定了《中国史料学》的教学必须考虑这一点,不能“创新过度”。学生受网络及影视剧、文学作品影响较大,那就不妨以这些作为切入点,在上课开始之时略有提及,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很少阅读过古籍,那么就重点讲解各类史料时,主要使用列举法,使学生对于所学史料获得直观感受和感性认识。如笔者在讲述“档案史料“时,将《康熙御批》[2]下发学生传阅,使学生了解清代奏折的面貌、文字、内容等。二、突出重点三、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四、继承传统当代社会“创新中国”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全社会都在提倡创新。但是,作为《中国史料学》这门课而言,创新与继承传统并不矛盾。中国史料学内容繁多,从事相关研究需要阅读大量古籍,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学、文献学,需要“板凳须坐十年冷”的治学精神,需要科学、严谨的治学理念。也就是说,作为《中国史料学》而言,先有继承,再有创新。没有继承,何谈创新。中国史料学从古至今的开展本来就包含着众多前辈和大家的治学经验、治学精神、治学方法,如果我们抛弃这些精华而空谈创新,无异于饮鸩止渴、缘木求鱼。故笔者在讲述课程时,要求学生必须做课堂笔记,绝对不许使用拍照。鼓励学生学习前辈学者,使用卡片摘录相关史料,减少对古籍检索软件和网络检索工具的依赖。推荐学生使用工具书,如关于年代、职官、地理、版本目录等工具书进行重点讲述。讲述对史料的批判性使用及孤证不立原那么,防止学生对某种史料的盲从、盲信。中国史料学内容繁多,就目前的学术界而言,没有学者具备掌握、利用先秦至清代史料的能力。那么,如何在中国史料学的讲述中扬长避短就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笔者的对策是试图把自己过去治学经验及相关研究论文融入这门课程。如在讲述史料的句读和标点时,笔者就以自己过去指出的中华书局标点本《玉堂嘉话》的标点错误为例[4],向学生详细讲解古籍标点错误的后果,以及改正标点错误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标点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古代史料内容的理解。笔者向学生所留作业,那么选用了笔者发表的有关金代的《东垣老人传》[5]和《树石埽记》[6]史料价值的论文,要求他们就这两篇文献写出对其史料价值的看法。由于这两篇文献是笔者在历史学界首先指出其史料价值并掌握学术界相关研究,最大程度防止了某些高校存在的学生应付作业态度敷衍,利用网络复制粘贴的弊端。五、爱国主义教育这门课程叫做“中国史料学”,研究对象是中国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史料。众所周知,爱国主义包括热爱自己祖国的美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等。换句话来说,一个不热爱自己国家的人,一个对本国悠久历史不屑一顾的人,是不可能搞好中国史料学研究的。中国史料特别是古代史料绝不是完美无缺的,也有一些缺陷。但是中国拥有“二十五史”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连绵不绝的历史记载,拥有数量庞大、种类丰富的历史文献,这当然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讲好这门课必不可少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