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FPGA误码检测器设计与实现西安欧亚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基于FPGA误码检测器设计与实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07指引教师:导师职称:所在分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统本通信1201班提交日期:12月21日一、课题意义在当今信息时代,通信在咱们生活中必不可少。数字通信技术更是以抗干扰能力强、适合远距离传播、以便于计算机连接、容易加密等长处,在当代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通信网络给咱们带来了种种便利,因特网和电话网等通信网络为咱们生活增添了非常多便利,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通信网络了。在通信系统中,机器故障、信号衰落、干扰等各种因素都可以导致接受端接受到误码,甚至也许导致系统性能恶化,乃至通信中断,其成果都可通过误码形式体现出来,在误码中加入时间概念就有了误码率,误码率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期间内数据传播精准性指标,是检查设备传播性能重要指标。因而,各种各样针对不同通信系统误码检测设备应运而生。误码检测器重要基于FPGA技术,并且以以便,实用,经济三个方面为特点进行设计开发。它核心器件是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便于移植或者升级。FPGA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可编程门阵列(FPGA),如今诸多数字通信系统都是用FPGA作为系统核心控制器件,不但使系统集成度大大提高并且减少了硬件设计复杂限度。因此,采用FPGA作为误码检测器核心控制器件是比较适当选取。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初期误码率检测器普通采用分立元件设计,这种方式在设计上相对复杂;有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与误码测试专用芯片相结合办法,测试专用芯片有DS2172、DS21554等,这种方式缩短了误码率测试仪开发周期,设计成本较低,但是测试速率较低。随着FPGA迅速发展,采用FPGA与单片机相结合误码率检测器也应运而生,采用FPGA完毕误码测试各个某些,采用单片机实现系统控制。虽然这种方式误码率检测器较多,但是受到FPGA自身速率限制,大多数检测器速率都较低,普通在2Mb/s、24Mb/s以及300Mb/s左右,个别设计达到2488Mb/s。误码率检测器国外产品较多,安捷伦公司和泰克公司检测器都是比较高品位,功能也非常完善。例如安捷伦公司81250并行误码率检测器和串行误码率检测器N4906、N4903A速率可以达到12.5Gb/s,E4898ABERT等多款检测器速率达到100Gb/s[20]。泰克公司BERTScopeCR系列检测器数据速率可以达到28.6Gb/s。国内设备比较典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科技集团研制AV系列误码检测器,例如AV5232e、AV5231和AV5235等。随着数据传播方式变化,误码率检测器都在朝着串行方向发展。国外高速误码器功能相对国内比较完善,国外检测器发送端码型相对较多,测试速率可选,并且具备较好人机交互界面,有较好性能指标,重要合用于大中型公司以及对于技术指标规定相对较高场合测试,因其价格较高、并且操作也比较复杂、维修困难,普通不合用于小型公司以及教学实验。国内产品操作相对简朴,但是解决信号速率普通在几Mb/s或者百Mb/s,速率相对较低,达到千兆速率误码率检测器非常少,并且其发送码型单一。当前,光通信接入网技术在不断提高,传播速率也在不断提高,光传播模块应用也越来越多,如1.25Gb/s、2.5Gb/s和3.125Gb/s光模块,对通信设备性能规定也越来越高,通信系统可靠性检测也显得尤为重要。三、毕业论文(设计)重要内容本文重要阐述是基于FPGA误码检测器设计与实现。第一某些是绪论,涉及课题研究目及意义、误码率测试仪国内外发呈现状、本课题重要研究内容;第二某些是总体方案设计,涉及误码率测试基本原理、FPGA芯片选取;第三某些是基本功能设计,涉及码型发生单元设计、误码检测单元设计;第四某些是仿真验证。第五某些是结论。四、所采用办法、手段以及环节等1、重要办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细读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环节(1)阅读有关资料,补充理论知识局限性。(2)理解本论题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3)通过文献研究法全面掌握误码检测器发展及分析。(4)进一步收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有关记录,形成论题提纲。(5)再用案例分析法,通过某些案例分析与反思关于误码检测器设计与实现问题。(6)进一步研究,写成草稿。最后,重复修改,完毕定稿。五、阶段进度筹划1、11月20日-12月20日:查阅资料,完毕开题报告。2、12月21日-1月30日:阅读有关资料,拟定系统详细设计思路及框架。3、2月1日-3月1日:着手论文草稿撰写。4、3月2日-4月15日:进行工程测试,完毕测试报告。5、4月16日-4月25日:依照教师建议,进一步完善论文构造和内容。6、4月26日-5月15日:完毕毕业论文及PPT,进行毕业答辩。六、参照文献[1]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