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边缘中心化:《花鼓歌》中“他者”的自我认同及身份建立在华裔美国文学的世界里,有部开创性的小说虽然它早已荣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也被改编成有名的百老汇音乐剧和电影,却鲜少被中国大陆的读者群所熟知。这部作品就是华裔作家黎锦扬的《花鼓歌》(1957)。作为一部典型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花鼓歌》在美国和中国台湾极其受到欢迎。根据研究目的,本篇论文的作者收集了例如中国知网,哈佛杂志以及外文等数据库,却发现关于《花鼓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而且,关于从后殖民文学批评理论角度来探讨这部作品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更别说有许多研究是关于这部作品中的“他者”如何来改变自己边缘地位从而走向一个更为中心的位置。国内的学者主要将焦点放在了研究这部作品的华裔形象上,而且往往显得范围过广。例如,在边楠楠“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的角度解读《花鼓歌》”(2007)—文中,她主要是从西方视角梳理了《花鼓歌》中的一些文化现象而并没有深刻的剖析其文本。而国外的学者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了由《花鼓歌》改编的音乐剧上。可以把泰瑞莎·李的“比较理查德·罗杰斯、奥斯卡·哈姆斯坦、和黄哲伦三个版本《花鼓歌》”(2002)—文作为一个例子,她主要是用多种方法从不同方面比较了这部作品的三个版本,然而她并没有对小说本身有过多深入的分析。简要地说,从一方面来看,《花鼓歌》作为一部华裔美国小说,它包含了两个典型的中国元素,一个是唐人街,一个是父子冲突,这就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看历史与政治的变迁的窗口。并且在小说中,作为华裔的主角们十分渴望建立自己在美国的社会地位,这就为分析这部作品的“边缘中心化”提供了可能性。从另一方面说,美国是一个经历了殖民与后殖民时期的一个国家,这就为运用后殖民理论来分析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提供了可能性与预见性。再加上这部小说是一本反映20世纪30年代华裔真实形象的典型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因此,为了更深入地分析这部作品,除了运用后殖民文学批评理论之外,还可以附加上文学文化研究以及文本细读等等研究方法。因而,作为此篇论文的作者,我希望这篇作品能够至少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吸引更多的学者对华裔美国文学的关注,特别是推进对于华裔如何改变其边缘化地位与华裔文化如何进入主流社会中心的研究。所以,这篇论文主要从后殖民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来解读黎锦扬作品《花鼓歌》中“他者”是如何通过自我认同以及身份建立来使得其边缘位置中心化的。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这篇论文被划分为六个章节:首先,第一个章节主要是介绍部分。这个章节将会简明扼要地介绍研究作品,相关的研究情况,研究方向,论文结构和研究意义。第二章节主要是文献综述。关于这部作品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将会被逐一展现出来,并且,关于这篇论文研究的创新点也会被指出。第三章主要是阐释在摩尼教义似的二元对立下,“自我”与“他者”的对立。首先,相关的文化背景会展现出来。作为“他者”的华裔美国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所经历的各种血泪史”将会被描述出来。接下来的部分,主要解释“他者”是如何努力融入主流社会又是怎样被主流思想给无情伤害的。进而说明所有的这些磨难对于华裔人群想要通过自身努力进行“边缘中心化”起到了什么作用。最后是指出,美国主流社会对美国华裔人群的形象进行扭曲和贬低的真正原因。第四章是本篇论文最核心的一部分。首先,作为文化范畴内的“梭子”,“他者”的双重性必须给读者阐明。然后,从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的角度分析《花鼓歌》中主角反抗主流社会意识进行“边缘中心化”所使用的几种抵抗策略和因此所产生的双赢作用。第三部分就是研究在“文化马赛克”的影响下,讨论“自我”与“他者”的交流与交融,并且指出其对于华裔人群将自身边缘化的社会地位进行中心化推进的深刻意义,特别是对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双赢”作用。第五章是讨论文化身份建立的意义。这一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例如:文化身份建立对小说中主角产生的醒悟,对颠覆殖民话语和反对主流思想的影响和对“边缘中心化”的推进等等都起了一定的作用。最后一章节是结论部分。根据作者对《花鼓歌》的后殖民分析而产生的一些结论。首先在一方面,被边缘化“他者”的“边缘中心化”过程使得华裔能够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社会地位,并且较好地保存了中华传统的精髓。其次,“边缘中心化”解构了殖民话语并且否定了主流意识中的主导叙事。再者,“边缘中心化避免了华裔文化成为另一个主流意识,华裔文化并未使得自身成为社会中的新一文化强势体,而是能做到与其他文化彼此尊敬公平竞争。如此这样,华裔人群就能更好地享受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完整性所带来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