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异化与回归托尼·莫里森(1931-),作为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作家,目前已发表了九部小说。她的第三部小说《所罗门之歌》(1977)被广泛誉为其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奶娃的成长以及他对自己的文化伦理身份及其家族历史的追寻之旅。该书自出版以来受到了读者以及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中外学者已从姓名,主题,非裔美国文学,女性主义,原型批评,魔幻现实主义,文化批评,后殖民主义等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专门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来对《所罗门之歌》进行解读,因而在这篇论文中,文学伦理学将被用来解读这篇小说,这也将为《所罗门之歌》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全文可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是介绍了托尼·莫里森及其作品《所罗门之歌》,小说的中外研究现状,文学伦理学批评以及其在小说中的运用。第二章聚焦于小说的家庭伦理环境,并且通过分别分析麦肯戴德和露丝福斯特的夫妻关系,麦肯戴德和奶娃戴德的父子关系以及派拉特和麦肯戴德一家的亲属关系指出主人公奶娃的早期伦理悲剧以及其最终的伦理升华都与这些家庭伦理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章主要通过分析奶娃从白人价值观到黑人价值观的回归,社会的不公正无秩序现象以及在男权社会痛苦挣扎的黑人妇女三方面的内容,来揭露小说中的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并得出派拉特以及其他真正的黑人的帮助与影响是奶娃得以最终回归到属于他的传统黑人伦理身份的结论。第四章分别讨论了小说中的超灵现象以及非洲的飞人神话,并指出《所罗门之歌》充斥着非洲的宗教伦理,而正是这一宗教伦理唤醒了奶娃的民族身份感,并帮助他重拾其家族之“根”,祖先文化,宗教信仰和非洲伦理身份,使他最终完成了飞行并成为了真正的非洲飞人。最后得出《所罗门之歌》也是伦理小说的结论,同时正是前几章所分析的这些伦理因素把主人公奶娃从异化推向了对其非洲及文化伦理身份的回归。更重要的是,本研究不仅仅为文学世界提供了新的养料,也赋予了《所罗门之歌》的研究新的内涵,而且也为所有新一代的年轻人指明了方向并鼓励他们保持着自己独有的伦理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