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村文化墙建设的高清图片展示农村文化墙的设计图当代中国农村文化之殇一、社会转型发展,人的物质与精神天平不平衡日趋严重,导致乡村文化的衰落现在中国一方面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方面扩大对外开放,城乡之间单向人员流动频繁,在外务工的青年群体吸收城市文化等,因其知识层面较低,固有的乡村文化与现代复杂多元化文化猛烈碰撞,往往屈服于、崇拜于、盲目照搬、拿来主义而丢弃自有的文化传承,导致农村文化发展出现严重脱节,发展方向偏离了原有的轨道。经过他们加工过的回传于家乡,留守于家的老人与小孩更无分辨力、抵御力、引导力,作为乡村文化滋生与繁衍的农村社会受到巨大冲击——社会转型发展,对乡村文化的撕裂效应日益凸现出来。河南农村婚丧嫁娶时喜欢找草台班子演节目,里面必有一场伴着劲爆音乐的甩发舞,有的草台还有艳舞表演不堪入目,可低俗节目老少通吃。我们不得不思考:是政府引导乏力、监管缺失、冷漠对之,还是百姓需求如此?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潜移默化的熏陶,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如此糟粕之草台文艺将引导农村文化所向何方?经济全球化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全球化,守住传统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之精华,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发展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二、农村文化载体流于形式“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了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投入39.48亿元,带动地方配套资金56亿元,建设乡镇文化站2.78万个,基本实现了“乡乡都有文化站”,看似农村文化有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可现实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效利用率少的可怜,作为推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工程,投资建设背后不可避免有着政府的主导与参与,行政性贯穿始终,多数基层政府把此项工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同时基层事务繁多,存在着轻文化重经济现象,注重形式,内容流于表面,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使用三大环节中,使用是最终目的,恰恰最重要的的忽视了、丢掉了,工作一阵风,风过无痕,随着工程结束、领导检查结束,热度降低、关注度出现断层。老百姓也从开始的欣喜到失落再到麻木。究其原因很简单,一切为了政绩,发展经济GDP可以量化考核,成绩显而易见,见效快,领导高兴,往上走的快。可文化建设,它属于长期工程,属于精神领域,短时间内见不到效果,积累、沉淀、传承、弘扬要有一个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无名英雄之举,提高人的精神幸福指数无法用直观的量化考核。安徽砀山“天价”彩礼折射出农村伦理道德迷失,文化信仰缺失。“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彩礼高达20万元左右,无底线的攀比心理扭曲了社会主义婚姻自由、劳动光荣观,对金钱至上的膜拜,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甚至酿成恶果,惹来祸端。在砀山一些农村,“受下葬越晚,孝心越大”谣言误导,老人去世后子女操办丧事短则6、7天,多则10多天,劳心伤财。怎样革除农村婚丧大办、闹婚低级粗俗,只靠政府简单发一个文,在媒体上声明一下,走过场式的宣传一下,能有什么作用?走进群众、融入群众、引领群众,还是高高在上府视群众、脱离群众?三、农村文化阵地渐失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不能只是高大上的理论、口号,空洞宣传,要传播社会之真、人心之善、时代之需,让农村群众时刻感到社会的温暖,要搭建党和人民的连心桥。可地方政府虽然提供了发展文化的阵地和载体,但对坚守阵地却漠然置之,无论文化广场建的多么奢华,它只是文化符号,只是体现了政府的意图,意志的实现需要人来完成,可人在哪?举措是什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政府把农村文化阵地拱手相让。回顾中国革命历史,共产党人的先辈们是与农民一起成长,徐向前元帅曾在文章中这样描写农民运动先驱彭湃:“个头不高,身着普通农民的衣服,脚穿草鞋,不论走到那里,都能和群众谈心、交朋友,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像一家人似的。在农民家里吃饭,饭碗上沾着鸡屎,他毫不在乎,端起碗来就吃。这一点的确是难能可贵的,我很佩服他。”而现今象安徽一分管教育、体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卫生计生、残疾人、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副县长给网友发露骨短信并称与百姓握手后洗手多次还嫌脏的之类地方官员与农民能同呼吸共命运吗?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传承,无论在天时、地利、人和本应具有先天优势,可事实呢?据官方统计,2009年,河南省_240万,开放教堂1100座,合法登记聚会点5000多处,举办种类培训150多期,研究生10名,义务传道员7870多名。2015年5月10日—17日徐州市睢宁县基督教清心堂举办为期一周的培灵聚会,每天上、下午各两场子,共28场,每场都有2000多人参加。由此,可以看出当下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权向何方向偏移,系统的人才培养,使一支独大的农村基督教文化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中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