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学习与思考基于新课标对于英语课程目标的新要求,即:“关注学科的育人价值”“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由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等。作为新手教师,在备课时囿于自己的定势思维,只能从课标的基本要求根据主题意义来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就本单元而言,我的认知只停留在“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主题上,教会学生熟知文章体裁特征、分析文章内容结构以及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等。总是觉得教学设计应当高于教材的呈现,但又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提高对教材的分析把握能力。最近,有幸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张伊娜教授关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讲座。张老师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且分步骤地对单元各模块的教材上教学活动设计进行了关联分析,从单元整体意义上分析了各模块的联系、整体性与合理性,言之有物、晓之有理。我在这场讲座中深有感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明白了对于教材的分析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整体性地分析单元主题意义和语篇背后的涵义和联系。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如在确定单元主题意义上,张教授给出了详细的步骤:学习科普知识--拓展视野--增强环保意识--改变思维方式。她指出,很多教师最多进行到第三步就终止了,对文本的分析仍以教材文本为中心,缺乏对学生需求的思考,而改变思维方式既是教师对于文本分析的提升,也是学生对高阶思维的需求,这样学生才能有深层认知,核心素养才能有效形成。以本单元的主题为例,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提高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这些他们在其他学科上早已学到,而是要学会辨证联系地看待这一社会问题,要知道世间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关联的,即弄清这一问题背后的影响因素以及其联系,这样才能燃起他们真实的表达欲望,培育他们的核心素养。“改变思维方式”这个维度让我茅塞顿开,弄清了自己的课设为什么达不到理解高度,引发不了学生真正的学习参与。张教授又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和教学活动设计,如Comicstrips模块是尊重引起学生对于单元主题的兴趣,不需要急于深挖高度,保护好学生对于单元学习的兴趣;Welcometotheunit部分为后面做好语言准备并关联课文内容,可作为Reading的热身课,在课时上视情况和Reading联上,不需要严格按照教材的模块划分。且教材的教学活动设计具有很高的合理性,如本单元Grammar的todo/inorderto是为后面的模块提出解决方法提供带有主题意义的功能句型。尽管各模块具有各自的单元主题功能,看上去是各司其职,实际上作为教师却不能忽视各个模块间的联系,在备课中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整合课时,体现教学的科学性与联系性,绝不能独立地分成各自的模块来授课。其次,语篇之间也存在着联系,要以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联系,而不是简单地进行信息的提取。问题的设计要多以开放性问题为主,能激发出学生不同的分析视角。如“It’soneoftheworld’smostimportantwetlands.”教师不应仅仅让学生在文中查找信息,而应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Howimportant?Whyisitimportant?”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知识储备给出不同的回答。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结合后面的Integratedskills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关于“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资料,并将其作为泛读来补充学生的认知,同时也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自豪感。另外,我相信有部分老师和我有同样的疑虑,即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应如何提升,因为前面一直是在主题意义和语篇理解上做了大量的教学研究。诚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进行了口语交际,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用到了新的语言知识,但在文体的布局和语言的准确性上没有得到训练。因此,我认为在前期大量的单元主题的教学中,已经为语言的输出提供了充足的脚手架。我的想法是针对程度较高的初二学生,教师能否尝试在Task写作部分中引入“读后续写”,这样在语篇内容和语言结构上都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学生通过语篇体裁模仿,根据所设语境,在内容上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产出真实的语言;语言结构上的协同性也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内化语言应用,以达到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