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心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心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心在志为喜心在志为喜: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精神情志活动的“喜”有关。藏象学说认为,人体对外界信息所引起的情志变化,是由五脏精气所化生,而把喜、怒、思、忧、恐等五种情志活动称作五志,分属于五脏。故《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说:“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即是说五志之中,喜为心志。喜乐愉悦,一般说来,对人体属于良性的刺激,有益于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所以《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但是,喜乐过度,则又可使心神受伤,神志涣散而不能集中或内守。故《灵枢·本神》又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若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况来分析,则又有太过与不及的变化。应当指出,由于心为神明之主,故不仅喜能伤心,而且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出现神志病变。所以,《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又说:“愁忧恐惧则伤心”,《素问·本病论》亦说:“忧愁思虑则伤心”。心在液为汗心在液为汗:汗液,是人体津液经过阳气的蒸化,从汗孔排出之液体。所以《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温病条辨》亦说:“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同时汗液的排泄,还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的开阖作用:腠理开,则汗出;腠理闭,则无汗。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均为水谷精气所化生,因此又有“血汗同源”说,而心主血,故又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汗与心的这种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心气虚损,则可见自汗;心的阳气暴脱,即可见大汗淋漓等。反之,汗出过多,也可损伤心脏阳气。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即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是说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反映于面部的色泽变化。华,是荣华、光彩之意。中医学认为,五脏精气的盛衰,均可以显现于与之相通应的某些体表组织器官上,称为五华。网站收集观察五华的改变,对诊察内脏疾患具有一定意义。心主血脉,人体面部的.血脉分布比较丰富,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因此,心脏气血的盛衰可从面部的颜色与光泽上反映于外,故称心“其华在面”。若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有泽;如心的阳气虚损不足,则可见面色白甚或滞暗;若心血虚少,则可见面色苍白无华;心血瘀阻,则可见面色青紫等。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心在窍为舌心在窍为舌:窍,即孔窍。在窍,即是开窍(下同)。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舌的主要功能是主司味觉,表达语言。所以《灵枢·忧恚无言》说:“舌者,音声之机也。”心的经脉上通于舌,故《灵枢·经脉》说:“手少阴之别……循经入心中,系舌本。”舌的功能要靠心的精气之充养才能维持,故《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心开窍于舌,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而得出的理论。舌的味觉功能和正确的表达语言,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如果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则可导致味觉的改变和语言表达的障碍。同时,由于舌面无表皮覆盖,血管又极其丰富,因此,从舌质的色泽即可以直接察知气血的运行情况,并判断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一般来说,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若心有病变,则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舌不但为心之苗,且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亦十分密切,因此,通过望舌亦可有助于对其他脏腑病变的诊断。故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为最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