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校挫折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论文高校挫折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论文论文摘要:高校在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整体布局零散而孤立,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教育中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学生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和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以致教育成效不大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素质教育的大环境还未真正形成和家庭教育的偏颇等学校外部原因,也有高校对挫折教育的重视不够、高校自身的不足和大学生自身缺乏主体参与意识等学校内部原因。论文关键词:高校挫折教育问题成因近年来,大学生由于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足而发生的种种悲剧令人触目惊心,不断给教育者以警示。因此,高校也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并把它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然而,挫折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误区和错位,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加强对高校挫折教育现状的研究,对认清当前高校挫折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对于改进大学生挫折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一、高校挫折教育的现状我国高校把挫折教育看成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陶冶人生、激励人生、磨练人生、指导人生为目的,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的规律,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改变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优秀品质,增强心理免疫力,提高对周围环境和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总之,使大学生在挫折磨练中成人、成才,是高校挫折教育的核心。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型”。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渗透挫折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二是“心理辅导和咨询型”。对遭遇挫折困扰的大学生,通过给予建设性的建议或意见进行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走出挫折的阴影,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三是“环境熏陶型”。主要通过开展文化讲座、社会实践和活动磨练等多种渠道,以达到“泡菜”效果。四是“综合型”,即不同程度地综合利用上述各种方式,全面实施挫折教育。总的看来,这些实践对提升大学生抵御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教育实践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二、当前高校挫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育整体布局零散而孤立(1)对挫折教育的规律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大部分高校仅仅是认识到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但没有对挫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方法和途径、国内外研究状况与成果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科学研究,挫折教育的理论支撑力不强。(2)挫折教育没有与学校教育的全局融为一体这表现为,挫折教育没有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没有进入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挫折教育没有很好渗透到教学、管理和服务领域;把挫折教育仅仅理解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或者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由于没有整个学校教育的整体协作和配合,高校挫折教育陷入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2.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往往是教育者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个体缺乏层次性与个性化的区分对待,导致挫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且常常陷入挫折教育内容扩大化或狭隘化的误区。扩大化就是把挫折教育的内容范围无限扩大,挫折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只要是大学生碰到的困难,就统统纳入挫折教育的范围。狭隘化就是把挫折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几个方面,如不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和规律,把挫折教育简单等同于吃苦教育或磨难教育,甚至有的把挫折教育当成失败教育。3.教育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学生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1)教育形式单一当前高校挫折教育的形式最主要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咨询。在课程教学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在社会实践中和在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没有采用多种形式渗透挫折教育。(2)教育方法简单这主要表现为,有的教育者受日本的“无人岛教育”的启示,简单地认为挫折教育只要依靠几次活动或集中训练就行了,把挫折教育固定在某一阶段上,仅仅以活动的方式实施,如搞探险活动、军训、登山、长跑等等,缺乏系统性和持久性,教育效果很难巩固,极易流于形式;有的教育者还仅靠传统的简单说教方式来进行灌输式教育,令大学生很反感。(3)学生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对自身在挫折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而学校又未能通过及时的教育引导来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教育成效不大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即使是对智力的评价也忽略了态度、情感和体验;在评价方式上,重定量的考试成绩评价,轻定性评价;在评价空间上,重课内、重结果、重静态,轻课外、轻过程、轻动态;在评价主体上,重主体评价,轻客体参与。由此可见,高校挫折教育所涉及的生存、适应和发展等育人目标在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中是被忽略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