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二、三大类岩石比较例1.右边一组图表示某一地区沉积岩和化石的生成过程,回答问题:1)按时代从古到今的顺序,四幅图正确的排序是,理由是。2)为什么岩石会是分层次的?不同时期的沉积物质和沉积环境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岩石结构,因此出现分层次分布的形态。3)地震波通过上述岩层时,波速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会变化。因为不同的岩层有不同的物理性质。4)由上述过程可知,沉积岩具有哪些方面的信息价值?体现地层新老;反映古地理环境。例2.(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分别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三、地壳物质循环三、地壳物质循环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例4.【高考经典】(07海南卷)右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问题。1)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A、火成岩1为喷出岩B、火成岩2为喷出岩C、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D、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2)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地球表面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例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关系是(步步高31页)①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参与下的产物②长江三角洲是长江搬运、沉积作用时的产物,不受内力作用的影响③高山和盆地是内力作用为主导作用的产物④内力作用先把地表形成“粗毛坯”,然后外力作用对“粗毛坯”进行加工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例2.阅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例3.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例4.若乙图中C.D.E三处均出现煤层的露头,那么,在A.B两处分别打钻井,何处地下能打到煤层?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例5.地壳深处的断层运动会引发地震,并造成地层断裂错位。分析下面“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11~12题。(定时检测305页)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4.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与分析判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缩小的程度。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什么化石,化石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以右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情况一: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情况二: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以右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情况三: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情况四: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以右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情况五: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练习3】读右侧地质剖面图,回答:1)图中各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是:A、H-R-M-K-P-EB、R-M-H-P-K-EC、P-R-K-M-H-ED、P-E-H-M-R-K2)下列数码表示地质作用,图中岩层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先后的顺序可能是。①水平沉积②岩浆侵入③岩浆喷出④变质作用⑤褶皱隆起⑥侵蚀作用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