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爱“拼”才会赢爱“拼”才会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2)教学案例 点评:荆门市海慧中学/刘克耘在二十年的数学教学生涯中,有过欢欣,有过收获,但更多的却是辛苦。回首往事,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太累。有幸参加新课程教改实验,感受颇深。明天又要上一节教改观摩课,抚摸着与往年截然不同的包容着许多未定因素的半成品似的的教案,心波荡漾,拿起久违的“文笔”,赋诗一首,以为教学前奏曲:从教经年人未老,往事回首不堪扰。练习作业 积如山,错误比比知多少?讲求透,曲径妙,仙人指路客不行,功夫大半白费了。课改徐来秋风劲,乌云尽除气象好。操作观察添志趣,交流合作共探讨。学先行,束缚少,书山竞攀觅风景,教学原来有奇巧。T: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请大家忆一忆,什么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形?S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教师板书)T:好的。我们学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什么用呢?S2:可以用来说明两条直线平行,还可以用来判别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T:判别平行四边形还有其它方法吗?S3: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板书)S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板书)T:也就是说已有三种方法,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方法1,方法2,方法3。还有另外的方法吗?(停顿片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新的判别途径。(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别”)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用两根40厘米的木条和两根30厘米的木条作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样的四边形?(一听说做游戏,学生的情绪为之一振,连忙拿出木条拼起来,有的独自拼,有的与同学合作拼,教室似乎成了一个赛场.)S5:我能拼出平行四边形。(拿起图形展示给大家看)S6(拿出图形急忙说):我拼的不是平行四边形。S7:我先拼出的一个不是平行四边形,后拼出的一个是。T:也就是说你拼出了两种四边形,其他同学呢?(有说平行四边形的,有说不是平行四边形的,还有说两种的。)T:很好!大家分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拼法。S8:我们发现,得出不同结果的原因是,当我们把相等的两条木条作为相对的边时,拼出的就是平行四边形,当我们把相等的两根木条作为相邻的边时,拼出的就不是平行四边形。T:好!(指着学生拼出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大家想一想,你是怎么知道它是平行四边形的?S9:我看出来的。T:你是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大家说这种方法一定可靠吗?S10:我觉得不可靠,因为观察会有偏差。T:大家想想怎么说明才令人信服呢?(学生陷入一片沉思之中)S11:我想应该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来说明。T:你们觉得他的策略怎么样?S12:我也想这样做。T:好,大家想一想,该用哪种判别方法?(学生立即思索开来,有同学拿木条把对角连了起来,有同学在纸上画出了图形,有同学干脆用课本上的图形,还有同学则小声与同学议论,教室里一片繁忙景象.)S13:我用方法3,因为它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T:你怎么知道它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S14:我拼的时候就是让它的对边相等,把它的对角顶点用另一根木条连起来后,用量角器可测得它的一组内错角相等,说明这组对边平行。S15:可以不连对角线,直接量一对同旁内角。S16:我没有测量角而是通过全等来说明内错角相等的(指着课件上的图如下图),先连接AC,由AB=CD,AD=BC,AC=CA,可知△ABC全等于△ADC,得到∠BAC=∠DCA,说明AB∥CD。(教师操作电脑演示印证这两个三角形确实全等)S17:由△ABC全等于△ADC还可得∠BCA=∠DAC,说明AD∥BC。由AD与BC平行且相等也说明它是平行四边形。S18:我没有连结AC,而是连结BD,同样可说明它是平行四边形。S19:我用方法1,因为可得AB∥CD,AD∥BC,所以它是平行四边形。S20:我作两条对角线,可以得到它们互相平分,由方法2说明它是平行四边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有想到学生的思维这样活跃,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方法。)S21:我像这样也可以说明(忍不住站起来向全班学生演示),先把两根30cm的木条平行放好,再用两根40cm的木条把它们的端点交叉连起来,可用方法3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说明它是平行四边形。T:刚才许多同学积极发言阐述他们的观点,他们肯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做法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他们的说法都对吗?大家分头验证一下。(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说明结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于学生说的方法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把问题抛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从实际效果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度高、求知欲望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S22: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他们说的都对。S23:我们觉得S21拼出的图形有些奇怪,与要求不符。T:大家再思考一下,看S21说的到底对不对.(此时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继续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