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新时期文学思潮1976年10月以后的中国文学通常称为新时期文学。新时期文学以1989年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根据1976-1989年文学思潮流变的大致状况,我们分三个阶段来介绍:1976年--1985年--1989年,进入90年代--进入21世纪(多元共生的文学格局)一、新时期文学的复苏(一)政治和文艺的拨乱反正1.天安门诗歌运动(见名词解释)2.政治的拨乱反正1976年底,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央对文革作出了定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引发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评两个“凡是”,要求“解放思想”;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文艺界拨乱反正和艺术自由的提倡1977年至1979年,政治的拨乱反正也贯彻到文艺领域。集中清算了“四人帮”的极左文艺观念。文艺组织恢复工作。文学刊物相继复刊。一批被打倒的作家“归来”,重新获得了创作的权利和自由。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讨论是新时期之初震动最大的一次讨论,对“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提出了质疑。对文艺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视和重新认识,为1980年“二为”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提出作好了理论和舆论准备。第四次全国文代会:1979年10月,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提出艺术民主,文艺界开始全面解冻。1980年7月《人民日报》“二为方向”代替了原来的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1984年12月作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提出创作自由的口号。二、80年代前期的文学潮流(一)重要的文学创作潮流:1.伤痕文学2.反思文学3.改革文学(见名词解释)三、80年代后期文学思潮时代背景:中国的改革全方位化,深入化和快速化。(一)、文学发展状况特点A、1985年起,文学进入新变时期,出现了鲜明个性和风格独特的作品。B、文学的本体性受到关注。作家尤其关注文学形式的意义、价值和作用,表现生活替代了“反映生活”,文学观念发生了整体位移。C、文学生命意识的觉醒。文学中性意识和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张扬。如张贤亮、王安忆、贾平凹、铁凝、刘恒等的小说创作。(二)、重要的文学创作潮流:1、寻根文学2、先锋小说3、新写实小说(见名词解释)四、90年代文学思潮(后新时期)(一)大众文学思潮和世俗化写作大众文学思潮的特点:商业性,多媒体性,消费性,通俗性,复制性。世俗化写作,以重视“当下生存关怀”为导向,以民间价值为支点,以欲望化的叙事为主,张扬作家、读者和市场的双向互动关系。(二)“人文精神”大讨论与“精英式”写作人文精神大讨论的几个焦点性问题:1、文学是否存在危机,人文精神是否失落。2、何谓人文精神。3、人文精神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人文精神张扬下,出现了知识分子的精英式写作。(三)“个人化写作”、民间写作、知识分子写作1、“个人化写作”2、民间写作3、知识分子写作(见名词解释)中国当代文学之新时期小说第一讲“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对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文学创作,批评界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等概念来指称。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所指称的创作,主要是小说,。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也就大致是指伤痕小说、反思小说和改革小说。伤痕、反思、改革文学采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社会情境下的主导性政治话语,具有文学启蒙的性质,即文学立足于社会政治层面的观念启蒙。第一节伤痕文学在七八十年代,“文革”是中国人无法回避的事件,也是作家思考表达的焦点。由此产生了伤痕文学,无情地揭露了文革造成的社会问题,极力伸张人道精神,努力恢复人在文学创作中的主体地位。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最先出现的文学创作潮流。“伤痕文学”较早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的,是刘心武的《班主任》(《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接着,卢新华的《伤痕》(《文汇报》1978年8月11日)发表,“伤痕文学”因此得名。一、刘心武刘心武《班主任》揭露了文革对宋宝琦、谢惠敏等青少年灵魂的扭曲和精神的伤害,通过他们的畸形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畸形本质,发出了“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时代呼声。教材P187-190二、卢新华卢新华《伤痕》写“文革”时期的“革命小将”王晓华和“叛徒”母亲的故事。小说从母女感情,即中国人最为注重的伦理感情人手,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给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心灵带来的无法弥合的创伤。三、张贤亮张贤亮,1936年生,江苏人。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分子”在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0余年,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重要作家。1993年初“下海”创办华夏西部影视,下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成为有名的人文景观和旅游景点,被誉为“中国一绝”。张贤亮以“出卖荒凉”